[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支承基体的滤芯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81499.6 | 申请日: | 2013-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56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赵淮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淮光 |
主分类号: | B01D39/14 | 分类号: | B01D39/14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13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支承 基体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滤芯制造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支承基体的滤芯。
背景技术
现有圆筒型空气过滤器,滤芯滤纸的横截面均设计成菊花型结构,该结构在外型尺寸一定的条件下可最大限度的增大过滤面积,以达到提高使用寿命的目的。但由于滤纸的折与折之间无约束,故在气流的冲撞下极易变形而形成并折,导致有效过滤面积大为减少,最终缩短其使用寿命。
现有的制造滤芯的技术是将滤片(通常使用微孔滤纸制成)卷绕在作为支承骨架的钻有若干小孔的铁皮圆筒上,再将滤片的交接处接合,并在圆筒的两端加上端盖。
美国专利US4,071,394在滤片接合处采用缝合的方法;美国专利US4,521,309将塑料端盖局部熔化,粘接在圆筒的两端,虽改善了端盖的密封,但工艺复杂,并且未能消除滤片接合处的旁路泄漏,影响过滤精度。同时,由于纸质滤片强度很低,极易破裂,不能承受液压系统的高工作压力和高压差。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支承基体的滤芯的制备方法,可以得到一种最大限度延长产品使用寿命的空气过滤器滤芯。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支承基体的滤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所述的玻纤分隔物在滤纸的上下两个面上覆盖,间隔的距离范围为60mm到80mm;
(2)在上下两个面覆盖有玻纤分隔物的滤纸整个外端面上以螺旋线的形式连续缠绕有由粘接剂包裹的棉线,依次通过引导辊、压痕辊和成型辊,得到带安置初级滤芯;
(3)将通过上述(1)和(2)制得的初级滤芯用醋酸完全浸泡15-60分钟,将浸泡后的初级滤芯用抽真空的方法使其沉积在支承基体上,即得。
前述支承基体为孔隙直径为从100μm至200μm的多孔陶瓷通过焙烧、粉碎制得。
前述螺旋线的螺距为150-200mm。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具有支承基体的滤芯的制备方法,使得制备的滤芯的使用寿命延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实施例1
一种具有支承基体的滤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所述的玻纤分隔物在滤纸的上下两个面上覆盖,间隔的距离为60mm;
(2)在上下两个面覆盖有玻纤分隔物的滤纸整个外端面上以螺旋线的形式连续缠绕有由粘接剂包裹的棉线,依次通过引导辊、压痕辊和成型辊,得到带安置初级滤芯;
(3)将通过上述(1)和(2)制得的初级滤芯用醋酸完全浸泡60分钟,将浸泡后的初级滤芯用抽真空的方法使其沉积在支承基体上,即得。
前述支承基体为孔隙直径为200μm的多孔陶瓷通过焙烧、粉碎制得。
前述螺旋线的螺距为150mm。
实施例2
一种具有支承基体的滤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所述的玻纤分隔物在滤纸的上下两个面上覆盖,间隔的距离为80mm;
(2)在上下两个面覆盖有玻纤分隔物的滤纸整个外端面上以螺旋线的形式连续缠绕有由粘接剂包裹的棉线,依次通过引导辊、压痕辊和成型辊,得到带安置初级滤芯;
(3)将通过上述(1)和(2)制得的初级滤芯用醋酸完全浸泡15分钟,将浸泡后的初级滤芯用抽真空的方法使其沉积在支承基体上,即得。
前述支承基体为孔隙直径为100μm的多孔陶瓷通过焙烧、粉碎制得。
前述螺旋线的螺距为200mm。
实施例3
一种具有支承基体的滤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所述的玻纤分隔物在滤纸的上下两个面上覆盖,间隔的距离为80mm;
(2)在上下两个面覆盖有玻纤分隔物的滤纸整个外端面上以螺旋线的形式连续缠绕有由粘接剂包裹的棉线,依次通过引导辊、压痕辊和成型辊,得到带安置初级滤芯;
(3)将通过上述(1)和(2)制得的初级滤芯用醋酸完全浸泡20分钟,将浸泡后的初级滤芯用抽真空的方法使其沉积在支承基体上,即得。
前述支承基体为孔隙直径为150μm的多孔陶瓷通过焙烧、粉碎制得。
前述螺旋线的螺距为150mm。
实施例4
一种具有支承基体的滤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所述的玻纤分隔物在滤纸的上下两个面上覆盖,间隔的距离为6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淮光,未经赵淮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14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以铜粉为主要原料的喷膜工艺
- 下一篇:均匀布水均匀收水的斜板沉淀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