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阻燃屏蔽控制电缆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80106.X | 申请日: | 2013-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73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孙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莉 |
主分类号: | H01B7/295 | 分类号: | H01B7/295;H01B11/06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2 | 代理人: | 孙忠明 |
地址: | 225106 江苏省扬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燃 屏蔽 控制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阻燃屏蔽控制电缆,属于信号控制电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控制电缆是用于传输控制电信号,现有的控制电缆主要由芯线、绝缘层、屏蔽层及护套组成,绝缘层包覆在芯线外并由多根形成集线束,集线束外包裹屏蔽层,屏蔽层的作用是避免外界电磁场对输送信号的影响,由于集线束中的各芯线输送的信号不同,各芯线相互之间也会造成干扰,导致输送的信号出现偏差。而且现有的控制电缆大多数都是易燃材料,防火性能差。燃烧后产生固体小颗粒形成烟雾,降低了透光率,发生火灾时影响人们逃生并且不耐高温;有些材料还含有卤素,卤素燃烧后产生的有害气体具有很强的毒性,伤害人的呼吸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阻燃屏蔽控制电缆,克服现有的控制电缆各芯线之间相互干扰的不足以及防火性能差的弱点,通过本发明实现各芯线之间不产生干扰及输送信号准确的同时提高防火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高阻燃屏蔽控制电缆,包括若干根芯线、各根芯线外包裹的绝缘层及护套,若干根芯线分别包覆绝缘层后处于护套内并形成集线束,集线束外包裹的屏蔽层,其特征是,每对芯线绞合而成的绞合体和绕包在所述绞合体上的阻燃无卤玻纤带层以及挤包在所述阻燃无卤玻纤带层外的低烟无卤阻燃护套,在所述绞合体与阻燃无卤玻纤带层之间填充有无机矿物材料;所述芯线包括铜芯导体和绕包在铜芯导体上的双层云母带层以及挤包在双层云母带层上的交联聚乙烯绝缘层。
各根芯线双层云母带层与交联聚乙烯绝缘层间设置内屏蔽层。
集线束间与屏蔽层间设置绝缘间隔体。
本发明由于在每根芯线的双层云母带层外均缠绕有内屏蔽层,克服了现有控制电缆因仅仅是在集线束外包裹屏蔽层,由于集线束中的各芯线输送的信号不同,存在各芯线相互之间造成干扰,导致输送的信号出现偏差的不足,本发明实现了各芯线之间不会产生信号干扰,有利于传输送信号准确、可靠。同时由于采用了低烟无卤阻燃护套、阻燃无卤玻纤带,分解后产生的隔氧的外壳,起阻燃作用,并且这些材料也是低烟无卤的,它们在火焰燃烧情况下产生极少烟雾,释放的气体无卤、无毒。本发明除了能在正常的工作条件下工作,还可在燃烧情况下保持一定时间的安全运行。当火灾发生时,可大大减少对人体、仪器及设备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l为本发明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芯线,2双层云母带层,3低烟无卤阻燃护套,4交联聚乙烯绝缘层,5外屏蔽层,6绝缘间隔体,7阻燃无卤玻纤带层,8内屏蔽层。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由图l所示,本发明包括若干根芯线l、分别包裹各根芯线l的双层云母带层2及低烟无卤阻燃护套3,若干根芯线l包覆双层云母带层2后处于低烟无卤阻燃护套3内并形成集线束,集线束与低烟无卤阻燃护套3内设置外屏蔽层5和阻燃无卤玻纤带层7,每根芯线l的双层云母带层2外均缠绕有内屏蔽层8,集线束间与与外屏蔽层5之间设置绝缘间隔体6
本发明中芯线l的数量根据用户需要确定,由于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各芯线l之间不会产生信号干扰,传输送信号准确、可靠。而且由于采用了低烟无卤阻燃护套、阻燃无卤玻纤带后提高了防火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莉,未经孙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01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