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控制电力消耗的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310178795.0 | 申请日: | 2013-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50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孔在燮;权兴奎;申宅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刘虹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控制 电力 消耗 方法 装置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2年5月15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2-0051498号的优先权,其内容通过引用整体结合于此。
技术领域
示例实施例针对用于控制电力消耗的技术,更具体地,针对能够根据便携式设备与坞站(docking station)是否相互连接来使用不同的电力消耗控制算法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诸如智能电话和平板个人计算机(PC)的便携式设备使用从可充电电池提供的电压来操作。通过提高电池性能或通过控制便携式设备的电力消耗可以增加便携式设备的使用时间。
动态电压调整(dynamic voltage scaling,DVS)是通过根据周边环境提高或降低在诸如微处理器的计算机组件中使用的电压来控制该计算机消耗的电力的常见技术。动态频率调整(dynamic frequency scaling,DFS)是用于实时调节(adjust)提供给计算机组件的时钟信号的频率以便减少该组件中产生的热量或该组件的电力消耗的常见技术。
动态电压与频率调整(dynamic voltage and frequency scaling,DVFS)可以一起用于便携式设备以便减少其电力消耗。便携式设备需要较少的电力消耗以及热量控制。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便携式设备的电力消耗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监视便携式设备是否连接至坞站;以及根据监视结果来选择并运行多个电力消耗控制算法之一。所述监视是通过使便携式设备与坞站握手(handshake)来执行的。
多个不同的电力消耗控制算法可以是不同的动态电压与频率调整(DVFS)程序。每个电力消耗控制算法分别控制便携式设备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不同的电力消耗控制算法与不同的最高温度和不同的最低温度相关联。
该方法还包括:当便携式设备连接至坞站时,分析包括在便携式设备中的处理设备的特征信息,其中将要运行的电力消耗控制算法是基于监视结果和特征信息来选择的。
特征信息指示包括在处理设备中的处理器芯片与存储器芯片之间的连接关系。当特征信息指示处理器芯片与存储器芯片垂直连接时,存储器芯片的最高结区温度(junction temperature)被所选择的电力消耗控制算法控制。
当特征信息指示处理器芯片与存储器芯片水平连接时,处理器芯片的最高结区温度被所选择的电力消耗控制算法控制。
被所选择的电力消耗控制算法控制的最高温度是便携式设备的表面温度。
电力消耗控制算法中的每一个基于便携式设备的内部温度控制提供给实现在便携式设备中的至少一个处理器的时钟信号频率和电压中的至少一个。该方法还包括:根据将要在便携式设备中运行的应用来选择电力消耗控制算法,其中不同的应用分别与电力消耗控制算法控制的不同最高温度相关联。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用于控制电力消耗的系统,该系统包括:通信端口,其监视是否存在与坞站的连接并且输出与监视结果相应的监视信号;和处理设备,其响应于监视信号选择并运行多个电力消耗控制算法之一。
该系统还可以包括存储关于处理设备的特征信息的存储器。处理设备可以根据监视信号和特征信息来选择电力消耗控制算法。该系统还可以包括调节电路,该调节电路在所选择的电力消耗控制算法的控制下调节提供给处理设备的时钟信号频率和电压中的至少一个。
该系统还可以包括温度管理单元,其周期性地监视处理设备的环境温度并且输出与监视结果相应的温度信息。所选择的电力消耗控制算法基于温度信息向调节电路输出控制信号。
每个电力消耗控制算法分别控制处理设备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其中不同的电力消耗控制算法与不同的最高温度和不同的最低温度相关联。当系统连接至坞站时所选择的电力消耗控制算法所控制的时钟信号频率可以高于当系统未连接至坞站时所选择的电力消耗控制算法所控制的时钟信号频率。该系统可以是便携式设备。
坞站可以包括与第一通信端口握手的第二通信端口。
根据实施例,第一通信端口和第二通信端口可以经由通用串行总线(USB)或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DMI)相互通信。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第一通信端口和第二通信端口可以经由无线通信协议相互通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787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