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成甘油碳酸酯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175799.3 | 申请日: | 2013-05-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22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 发明(设计)人: | 赵宁;李洪广;王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01J23/80 | 分类号: | B01J23/80;B01J23/10;B01J23/06;B01J23/34;B01J23/22;C07D317/36 |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刘宝贤 | 
| 地址: | 030001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成 甘油 碳酸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合成甘油碳酸酯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生物柴油作为一种极有发展前景的生物能源,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每生产10吨生物柴油就有1吨的甘油粗产品生成,导致甘油的市场保有量将远远大于需求量。因此,将甘油转化为附加值更高的化学品显得非常有意义。甘油碳酸酯(GC)是一种重要的甘油衍生物,主要用作医药领域的反应中间体、溶剂、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气体分离膜的组成成分、涂料和表面活性剂等,或与异氰酸盐、丙烯酸酯类产品反应生产聚合物用于涂料、胶黏剂和润滑剂等领域。另外,还可用于聚酯类化合物的制备,如聚碳酸酯和聚氨酯等。
目前GC的合成方法主要有光气法、羰化法(二氧化碳羰化)、酯交换法( 碳酸二甲酯法、碳酸二乙酯和环状碳酸酯法)、尿素醇解法等。光气法由于原料剧毒以及氯离子的腐蚀性而逐渐被淘汰。近年来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酯交换法和尿素醇解法,但是这两种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酯交换法以碳酸酯为原料,不具有经济优势,催化剂的活性不高,寿命较短,反应条件苛刻,反应过程中需要加入各种有机溶剂,给产物的后续分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增加了设备投资费用和生产能耗。尿素醇解法反应过程中,为了除去过程中产生的NH3,必须在20-30 mbar的低压下进行以提高原料的转化率,并且后续的分离过程也较复杂。
与上述方法相比较可知,CO2羰化法是一种绿色的合成方法。以廉价的CO2为原料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减少了温室气体CO2的排放,而且反应副产物只有水,因此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Sn基催化剂被用做CO2羰化法合成环状碳酸酯(M. Aresta, J. Mol. Catal. A: Chem. 257 (2006) 149–153;J. George, J. Mol. Catal. A: Chem. 304 (2009) 1–7)(M. Aresta,分子催化:A, 257 (2006) 149–153;J. George,分子催化:A,304 (2009) 1–7),该类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生成的中间物种易形成聚合物,导致其活性降低,并且Sn基催化剂具有较强的毒性,不符合绿色化学的发展原则。黄世勇等使用各种无机碱和有机碱为催化剂合成GC(黄世勇,王富丽,魏伟,孙予罕,现代化工,2008,28(10)35),引入乙腈为脱水剂,在P = 8.0 MPa、T = 175 oC的条件下反应12 h,其中无机碱CsCO3和有机碱1,5,7-三氮杂双环[4,4,0]葵-5-烯具有较好的活性,GC的产率分别为10.5%和12.4%。但是催化剂均溶于反应体系中,导致后续的分离程序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产率高,后处理简单的合成甘油碳酸酯的催化剂和制备方法应用。
本发明的催化剂是由氧化物组成,以金属计,各种金属的摩尔比组成为:
Zn:20-80%;M:20-80%;
其中M是碱土金属、过渡元素及稀土元素,碱土金属为Ca、Mg;过渡元素为Mn、Fe、Cu、Ni、Zr、Cr、V及稀土元素为La、Ce。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如下:
按催化剂组成,以硝酸盐的形式溶于蒸馏水中,形成质量分数为5-25%的硝酸盐溶液,在10-60 ℃下与10-40wt%的氢氧化钠溶液共沉淀,沉淀过程需充分搅拌,保持pH = 8-13,沉淀经蒸馏水洗涤至滤液为中性,然后在60-150 ℃下干燥,300-800 ℃焙烧。
本发明的应用如下:
将原料和脱水剂加入到间歇式反应釜中,充入CO2,在搅拌的条件下,加热到反应所需的温度进行合成反应,反应结束后,将脱水剂和催化剂从反应产物中进行分离出来,得到甘油碳酸酯;其中PCO2 = 2.0-8.0 MPa,T = 100-200 ℃,催化剂用量为甘油的0.5-10wt%,脱水剂用量为甘油的10-90wt%,反应时间t = 1-20 h。
如上所述的脱水剂为物理脱水剂或化学脱水剂,物理脱水剂为CaCl2、MgSO4、4A分子筛,化学脱水剂为乙缩醛、P2O5、乙腈、2,2-甲氧基丙烷(DMP)。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757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