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用户多参数同步检测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75481.5 | 申请日: | 2013-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83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韩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合实业(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50/22 | 分类号: | G06Q50/2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16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用户 参数 同步 检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用户多参数同步检测系统,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医疗器械得到飞速发展,医生也可以方便的将各种手持式检测仪带进社区为市民现场进行常规检测,无需到医院进行,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医院的负担。但是对于一些大型的社区或者乡村,通常需要检查的人数众多,现有的检测仪通常只能对病人进行单个检测,检测速度较慢,导致出现大量排队现象。而且,一般检测数据和非数字数据多通过手写方式填写在病历上,既浪费纸张和时间,效率不高,而且由于时间仓促,书写较为潦草且不同人的字体往往不同,很难识别,大大降低了效率和准确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用户多参数同步检测系统,能够同时对多个病人进行检测,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用户多参数同步检测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存储系统上连接有多个独立的检测装置,每个独立的检测装置能够单独完成对单个病人的基本信息读取和各项生理指标的监测,并将获取的相关信息通过数据整合后传输至中央处理存储系统进行后续分析处理,并输出每个病人最终的检测结果。
前述的多用户多参数同步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独立的检测装置上还连接有手写输入装置,检测人员可将观察到的病人的基本情况以手写或语音方式输入,系统自带字体识别模块,自动筛选出接近的字供选择,准确地将正确的字存储至检测装置,后通过数据整合系统将检测到的信息与手写输入的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后传输至中央处理存储系统。
前述的多用户多参数同步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与所述中央处理存储系统,其中无线方式可以是WIFI、蓝牙、红外中一种或多种。
前述的多用户多参数同步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写输入装置为有线或无线的手写记录仪。
前述的多用户多参数同步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存储系统上还连接有打印机或显示器等信息输出装置。
本发明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通过在仪器的中央处理存储系统上连接多个独立的检测装置,实现了单个仪器同时对多个病人进行检测的目的,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多用户多参数同步检测系统的框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用户多参数同步检测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存储系统,中央处理存储系统上连接有多个独立的检测装置,每个独立的检测装置能够单独完成对单个病人的基本信息读取和各项生理指标的监测,并将获取的相关信息通过数据整合后传输至中央处理存储系统进行后续分析处理,并输出每个病人最终的检测结果。
每个独立的检测装置上还连接有手写或语音输入装置,检测人员可将观察到的病人的基本情况以手写或语音方式输入至检测装置后通过数据整合系统将检测到的信息与手写输入的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后传输至中央处理存储系统,其中,检测装置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与所述中央处理存储系统,无线方式可以是WIFI、蓝牙、红外中一种或多种;手写输入装置为有线或无线的手写记录仪,中央处理存储系统上还连接有打印机或显示器等信息输出装置。
该多用户多参数同步检测系统的具体检测流程如图1所示,多个检测人员分别通过独立的检测装置对病人进行病历扫描获取病人的基本信息后,通过检测装置上的检测仪器对病人的各种生理情况进行检测,进一步获取病人的各种检测参数,同时检测人员还可根据经验现场观察病人的状态,将观察到的各种非数字信息通过手写记录仪输入至检测装置中。最终,检测装置将扫描得到的病人基本信息、检测到病人的生理参数以及检测人员手写或语音输入的各种信息通过数据整合后传送至多用户多参数同步检测系统的中央处理存储系统中进行后续的信息分析和存储,并通过后端的显示器或打印机输出检测结果,以供病人和检测人员参考。从而实现了同一台检测系统能够同时对多个病人进行检测,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
以上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合实业(苏州)有限公司,未经美合实业(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754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