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密码预警式可异卡控制银行卡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174989.3 | 申请日: | 2013-05-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146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 发明(设计)人: | 汪风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风珍 |
| 主分类号: | G07F7/12 | 分类号: | G07F7/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27226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密码 预警 式可异卡 控制 银行卡 | ||
一:所属领域:本发明属于银行卡的软硬件技术。
二:背景技术:下面先介绍常用的银行卡硬件产品及大致原理,
A:目前绝大部分银行卡是磁卡(磁条卡,Magnetic Card),磁卡是电子凭据,用来证明卡主身份,磁条是利用磁性材料加树脂固化成的记忆体,它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进行工作的,简单说,写信息就是利用电信号获得磁信号,读信息就是利用磁信号获得电信号,S、N极和二进制的0和1存在着对应关系,磁条就是利用S、N极的排列的不同代表不同的信息,磁条信息只能一次写入的就是只读磁道,能够多次改写信息的,就是读写磁道(RW磁道),一般银行卡分三个磁道,第一磁道为只读磁道,79字节,7bit1字节,可以存贮数字和字母等,第二磁道为只读磁道,40字节,5bit1字节,一般存贮数字,第三磁道为RW磁道,107字节,5bit1字节,一般存贮数字,一般银行卡写入的是身份证号码,银行账号等信息,由于磁条易于复制,所以磁卡都必须借助服务器对交易进行控制,磁卡写入的是静态数据,第三磁道都没有写入内容,不同的磁卡则第一,第二磁道使用有别,磁卡三个磁道都是可用的,其中4bit或6bit表示具体字符,另外1bit为效验码(以上摘自百度文库wap版,作者leely009);
B:一种比较新式的目前央行重点推广的升级银行卡是PBOC2.0标准的IC卡(芯片卡),以及芯片磁条复合卡,它暂时与EMV不兼容,芯片卡是一台微型计算机,它内置微处理器,可以对持卡人输入的密码等数据进行加密,IC卡是一个复杂的集成电路,技术含量更高,制造成本也更高,IC卡按使用原理可分为接触式与非接触式,非接触式IC卡是利用L-C电路或者是压电效应等谐振电路由读卡机的谐振模块作用获得需要的电源,其他原理差不多,IC卡内置了密钥,数字证书,生物密码比方说指纹等;
C:U-key,我们一般称U盾,U盾采用1024位非对称密钥算法,它同金融IC卡一样内置微处理器,和接触式IC卡原理相近,U盾用于网上银行;
D:存折,目前使用的存折也是基于磁条原理的,只有部分柜员机支持存折读取;
E:广佛通或羊城通,这类地方发行的充值卡也是金融IC卡,但是它们是脱机交易方式,一般用于公交,地铁等小额支付;
F:此外,一些芯片制造厂商和国家有关部门对电话卡与IC卡合二为一感兴趣,这很可能是未来的手机银行的发展趋势,
从技术原理看,就是磁条原理与集成电路(即微型计算机原理)两大类银行卡技术,后者有取代前者的趋势,下面对这两大类技术进行比较:
1:方便性:二者差不多,但是磁卡无法用于网上银行与手机银行,应用有局限;
2:稳定性:接触式IC卡的使用寿命可能更短,主要是触点的自然氧化或是油污带来的读取数据困难,手机卡内置都会有接触不良问题,外置的银行卡触点和柜员机的相关部分可能很难保证不出这方面的问题;
3:数据窃取,如果是基于非接触式的IC卡,在比较拥挤的场合,会不会别人利用微型设备盗取资料,接触式IC卡和磁卡不存在这个问题;
4:防病毒:磁卡既不会感染病毒,也无法制造和传播病毒,IC卡就存在这个可能,黑客可能利用IC卡恶意制造病毒和通过柜员机等传播病毒;
5:产品费用比较,费用可以分产品本身的费用,以及网络改造与维护的费用,磁卡类产品在这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这也是IC卡PBOC2.0标准颁布8年来,却一直推广不顺的原因,产品升级包括网络升级的费用谁出,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这里的比较是申请人参考相关网页获得的,不过,IC卡的安全性申请人认为存在夸大的成分,而基于磁卡原理的产品又存在银行卡支付系统设计不完善,导致二者的安全性形成了比较大的对比,申请人依据相关编程原理具体分析这一问题的原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风珍,未经汪风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749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烟
- 下一篇:自动化固体催化助剂添加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