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喷管脉动燃烧热烟雾机及其稳定工作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73982.X | 申请日: | 2013-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09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许林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M9/00 | 分类号: | A01M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王清义 |
地址: | 21003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喷管 脉动 燃烧热 烟雾 及其 稳定 工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脉动燃烧热烟雾机,尤其涉及Helmholtz型脉动燃烧发动机,属于脉动燃烧热力雾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脉动燃烧热烟雾机,也可以看作是脉动燃烧发动机,主要应用于林业病虫害防治。Helmholtz型脉动发动机一般包括化油器和脉冲发动机本体;脉冲发动机本体包括依次相连通的燃烧室、锥形过渡管、一根喷管;锥形过渡管的大端与燃烧室相通,小端与喷管相通。化油器包括进气室和喉管,进气室的室壁上设置有可以向进气室内单向进气的单向进气阀,进气管与进气室相通,与油管相通的油嘴设置在喉管上,在燃烧室与化油器连接的燃烧室进气管上设置火花塞。
由于Helmholtz型脉动燃烧发动机是通过燃烧与气柱声振相互偶合作用的结果,因此脉动燃烧发动机能正常脉动稳定工作,必须要求声学结构条件和加热条件同时满足才能实现,其对各个零部件尤其是燃烧室、锥形过渡管、喷管的尺寸、形状等有严格的要求,各个零部件结构要相互匹配。目前,由于针对脉动燃烧发动机还有许多工作机理不清楚,因此还没有完全可靠的理论来确定脉动燃烧发动机的结构。因此为了能够使得脉冲发动机振荡燃烧工作,要不断地对各个零部件进行调试;即使经过反复调试,脉冲燃烧发动机能够工作了,脉冲燃烧发动机仍然存在发动机难启动,且工作不易持续稳定,即易熄火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启动容易、能够持续稳定工作的双喷管脉动燃烧热烟雾机。
本技术所述的双喷管脉动燃烧热烟雾机,包括化油器和脉冲发动机本体,脉冲发动机本体包括燃烧室和一端与燃烧室相通的喷管,化油器连接在燃烧室上,喷管上设置有进药口,所述喷管有两个,两个喷管之间通过一连通管相连通。
上述的双喷管脉动燃烧热烟雾机,两个喷管相平行,并且位于燃烧室的同一侧。最好,连通管与喷管相垂直。
上述的双喷管脉动燃烧热烟雾机,化油器包括进气室和喉管,进气室的室壁上设置有可以向进气室内单向进气的单向进气阀,进气管与进气室相通,与油管相通的油嘴设置在喉管上,在燃烧室与化油器连接的燃烧室进气管上设置火花塞。
本技术同时还提供一种使得脉动燃烧热烟雾机容易启动、能够持续稳定工作的脉动燃烧热烟雾机稳定工作的方法。
本脉动燃烧热烟雾机稳定工作的方法,是在燃烧室上设置两个喷管,两个喷管之间相连通。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双喷管形式,两个喷管直接与燃烧室相通(去掉了现有技术中的锥形过渡管),同时,通过连通管把两个喷管相连通。这种结构使得两根喷管之间更容易形成声热偶合,相互激发振荡,使得发动机便于起动,且能够持久稳定工作,同时有利于农药热力烟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双喷管脉动燃烧热烟雾机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所示的双喷管脉动燃烧热烟雾机,包括化油器1和脉冲发动机本体,脉冲发动机本体包括燃烧室2和两个相平行的喷管3。两个喷管3的一端与燃烧室2的同一侧相通,两个喷管之间通过与喷管垂直的连通管4相连通。在两喷管上介于连通管与喷管喷口之间分别设置有进药口9。
化油器1包括进气室11和喉管12,进气室的室壁上设置有可以向进气室内单向进气的单向进气阀(属于现有技术,未示出),进气管5与进气室11相通,与油管6相通的油嘴7设置在喉管上,在燃烧室与化油器连接的燃烧室进气管10上设置火花塞8。
起动时由气泵(手动泵或电动泵)输出高压气体通过进气管,进入化油器的喉管,由于喉管处的通过面积较小,且气流速度较高,形成真空,将油从油管通过油嘴吸入,并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经过燃烧室进气管进入燃烧室,火花塞点火点燃燃烧室进气管内的可燃混合气,火花迅速漫延至燃烧室,瞬间形成强烈的燃烧,燃烧室内的气压迅速上升高于大气压,此时进气单向阀在燃烧室内压力作用下处于关闭状态,燃烧室内燃烧后的废气只能从两个喷管排出,燃烧室内的气压下降到与外面大气压一致时,气流在气体质量惯性的作用下继续向管外排,燃烧室内的压力继续下降,此时进气单向阀打开,新鲜空气经进气单向阀进入化油器的喉管,从油嘴处吸出燃油并与新鲜空气相混合进入燃烧室。当双喷管脉动燃烧发动机正常工作时,关闭火花塞,进入燃烧室的可燃混合气在上一循环的余火或由高温燃烧室壁面再次点燃,形成新一轮的燃烧-膨胀-排气-进气的循环往复过程,进入脉动燃烧的稳定工作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739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