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韧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合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73089.7 | 申请日: | 2013-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4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沈国俭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协新冶金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7/02 | 分类号: | C08L67/02;C08L23/14;C08L55/02;C08L51/06;C08K13/04;C08K7/14;C08K5/524;C08K3/04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3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合金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韧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合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具有机械强度高、尺寸稳定好和电气性能优异的特点,但是由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结晶性强,因而使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制品的耐冲击性能差,从而限制了在一些韧性部件的应用。中国专利公开号CN1580122A中提到了使用乙丙橡胶与甲基丙烯的甘油酯的接枝共聚物作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增韧剂,由于这种特殊原料不属于基本树脂类,从而存在原材料来源限制,工业化应用比较困难的缺憾。鉴此有必要对原料来源以及制备工艺加以探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增韧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合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所有原料来源广泛并且得到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合金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强度和耐温性能。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增韧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合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是先将按重量份数称取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67~75份投入烘燥装置中在105℃烘燥8h,得到干燥料,再将该干燥料随同按重量份数称取的烯烃树脂5~11份、增韧剂10~15份、相容剂3~7份、抗氧剂0.5~1.0份、增强纤维15~28份和炭黑0.8~1.5份投入高速混合机中混合5min,得到混合料,而后将混合料转入并行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挤出,螺杆温度为220-240℃,转速为20-35Hz,出双螺杆挤出机后经冷却、切粒和包装,得到增韧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合金复合材料。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为熔点在220℃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烯烃树脂为熔点在160℃的共聚聚丙烯树脂。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增韧剂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相容剂为马来酸酐接枝的聚丙烯树脂。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抗氧剂为双(2,4-二叔丁基苯基)季戊四醇双二亚磷酸酯。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增强纤维为长度3mm的无碱玻璃纤维。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炭黑为乙炔黑。
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增韧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合金复合材料经测试具有如下性能指标:拉伸强度115~128MPa,弯曲强度222~235MPa,弯曲模量8500~11000MPa,缺口冲击强度20~38kj/m2,热变形温度215~228℃;所有原料来源广泛而有利于满足工业化放大生产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先将按重量份数称取的熔点为220℃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67份投入烘燥装置中在105℃下烘燥8h,得到干燥料,再将该干燥料随同按重量份数称取的熔点在160℃的共聚聚丙烯树脂11份、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12份、由马来酸酐接枝的聚丙烯树脂7份、双(2,4-二叔丁基苯基)季戊四醇双二亚磷酸酯0.5份、长度为3mm的无碱玻璃纤维20份和乙炔黑1份投入高速混合机中混合5min,得到混合料,而后将混合料转入并行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挤出,螺杆温度为240℃,转速为20-35Hz,出双螺杆挤出机后经冷却、切粒和包装,得到增韧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合金复合材料。
实施例2:
先将按重量份数称取的熔点为220℃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69份投入烘燥装置中在105℃下烘燥8h,得到干燥料,再将该干燥料随同按重量份数称取的熔点在160℃的共聚聚丙烯树脂5份、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10份、由马来酸酐接枝的聚丙烯树脂3份、双(2,4-二叔丁基苯基)季戊四醇双二亚磷酸酯0.7份、长度为3mm的无碱玻璃纤维28份和乙炔黑0.8份投入高速混合机中混合5min,得到混合料,而后将混合料转入并行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挤出,螺杆温度为225℃,转速为20-35Hz,出双螺杆挤出机后经冷却、切粒和包装,得到增韧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合金复合材料。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协新冶金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协新冶金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730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