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带芯片、移动终端及用于移动终端实现鉴权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172850.5 | 申请日: | 2013-05-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44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强;乐祖辉;罗红;于蓉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12/06 | 分类号: | H04W12/06;H04W88/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 地址: | 10003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带 芯片 移动 终端 用于 实现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带芯片、移动终端及用于移动终端实现鉴权的方法,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基带芯片,还包括:安全存储模块,设置于所述基带芯片,所述安全存储模块预先保存用于用户鉴权的核心机密数据;鉴权处理板卡模块,用于当所述移动终端开机时,从所述安全存储模块读取所述核心机密数据实现鉴权。所述移动终端通过软件方式实现用户的登网鉴权功能,且能够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基带芯片、移动终端及用于移动终端实现鉴权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用户卡与移动终端共同构成了提供给客户通信业务和信息服务的用户终端。用户卡凭借自身安全存储、可移植、低成本等特点在无线通信领域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用户卡在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SM环境中称为SIM(Subscriber IdentityModule,客户识别模块)卡;3G网络中称为USIM(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全球用户识别模块)卡;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环境称为UICC(Universal Integrated Circuit Card,通用集成电路卡),UICC卡为能够支持多应用(如:SIM、USIM、ISIM等应用)的通用IC卡。
用户卡是一个装有微处理器的芯片卡,内部通常包含有5个模块,并且每个模块都对应一个功能:微处理器CPU、程序存储器ROM、工作存储器RAM、数据存储器EEPROM和串行通信单元。该5个模块被胶封在SIM卡铜制接口后与普通IC卡封装方式相同。由于芯片间的连线可能成为非法存取和盗用用户卡的重要线索,因此该5个模块必须集成在一个集成电路中,否则其安全性会受到威胁。
目前,已有开发出一种取消用户卡硬件、以软件形式运行,实现上述用户卡功能的系统,如SoftSIM(Soft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软件的客户识别模块)。与普通硬件形式的用户卡相比,SoftSIM具有下述特点:1)需与其它功能共享CPU、Flash、RAM等硬件资源;2)与其它软件共享存储及运行环境,容易受到攻击;3)取消了ISO7816硬件通信接口,数据传输由硬件通道改为软件API调用;4)无需进行时钟、定时器、UART等硬件功能配置。
上述采用硬件形态的用户卡,需要硬件实体,无疑增加了生产成本;而SoftSIM虽然可以有效降低成本,但是其安全性却存在较大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带芯片、移动终端及用于移动终端实现鉴权的方法,通过软件方式实现用户的登网鉴权功能,且能够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基带芯片,其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安全存储模块,设置于所述基带芯片,所述安全存储模块预先保存用于用户鉴权的核心机密数据;
鉴权处理板卡模块,用于当所述移动终端开机时,从所述安全存储模块读取所述核心机密数据实现鉴权。
优选地,上述所述的移动终端,所述安全存储模块还用于:预先保存用于用户鉴权的非核心数据及用于鉴权过程的代码;所述鉴权处理板卡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开机时及开机后,从所述安全存储模块读取所述非核心数据及所述代码,以实现开机时的登网鉴权及开机后的数据传输。
优选地,上述所述的移动终端,还包括:
外部存储模块,用于预先保存用于用户鉴权的非核心数据及用于鉴权过程的代码;以及所述鉴权处理板卡模块还用于:
所述移动终端开机时及开机后,从所述移动终端的外部存储模块读取所述非核心数据及所述代码,以实现开机时的登网鉴权及开机后的数据传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728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