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洋地震资料处理中层间多次波衰减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72493.2 | 申请日: | 2013-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8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姚根顺;赵昌垒;叶月明;庄锡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36 | 分类号: | G01V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贾磊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洋 地震 资料 处理 中层 多次 衰减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震资料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海洋地震资料处理中层间多次波衰减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海洋油气勘探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海洋地震资料处理成果是海洋油气勘探的重要依据,而多次波是影响海洋地震资料处理的最为关键因素之一。由于海平面和海底都存在强速度差的反射界面,反射系数很大,所以表面相关多次波非常严重,严重的影响了地震资料处理的可靠性,降低了数据的信噪比,干扰了地震资料解释人员对构造的判断。在海上地震资料中,地表相关多次波是其主要形式,当前阶段已经有多种地表相关多次波衰减方法,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基于反馈环的地表相关多次波衰减(SRME)方法,该方法已经在工业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当地下存在较强反射界面时,就会产生能量不容忽视的层间多次波,如海洋资料中海底与海底下盐丘顶部、陆上资料中表层或浅层火成岩之间,均会有层间多次波与有效波相干涉。与地表面相关多次波相比,层间多次波反射路径更为复杂,规律性更弱,因而在剖面上非常不易识别。
为了消除层间多次波对地震资料的影响,当前工业界主要采用基于周期性的预测反褶积和基于多次波与一次波速度差异拉东域多次波衰减方法,但是当多次波周期性不明显或多次波与一次波速度差异小的情况,这类方法处理效果非常有限。目前现有其它较为先进的层间多次波去除方法有王德利等(2011)提出的CFP技术层间多次波预测及小曲线Curvel et域相减方法,该方法的根源要追溯到Berkhout教授最早提出的共聚焦点(CFP)成像技术。该技术具有一定的抗噪能力,但是由于是基于波场延拓的方法,需要具有较高的速度精度。另一类方法是Weglein等人提出完全数据驱动型的逆散射去层间多次波方法,该方法可从逆散射子序列中一次预测出所有的层间多次波,但运行成本非常高,在工业界至今还没有应用。
层间多次波的衰减方法是当前世界性难题,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该项技术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对提高地震资料处理品质有着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海洋地震资料处理中层间多次波衰减的方法及装置,以实现纯数据驱动进行层间多次波预测和衰减,从而不依赖与速度场的精度,提高海洋地震资料的处理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海洋地震资料处理中层间多次波衰减的方法,包括:
对原始地震记录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地震记录PPR(x,z0;t);
对所述预处理后的地震记录PPR(x,z0;t)进行动校正,得到动校正后的地震记录;
将所述动校正后的地震记录进行叠加,在叠加后的剖面上获取产生层间多次波的强反射界面L的位置;
根据所述界面L的位置,在所述动校正后的地震记录中拾取界面L产生的一次反射波,并将该一次反射波进行反动校,得到第二波场项P2(x,z0;t);
根据所述界面L的位置,删除所述动校正后的地震记录中该界面L以上的反射波场,并将删除所述界面L以上的反射波场后的所述动校正后的地震记录进行反动校,得到第一波场项P1(x,z0;t);
将所述删除所述界面L以上的反射波场后的所述动校正后的地震记录中所有界面的一次反射波场进行反动校,得到第三波场项P3(x,z0;t);
将所述第一波场项P1(x,z0;t)、第二波场项P2(x,z0;t)和第三波场项P3(x,z0;t)进行频域变换,得到频率域的第一波场项P1(x,z0;w)、第二波场项P2(x,z0;w)和第三波场项P3(x,z0;w);
根据所述频率域的第一波场项P1(x,z0;w)、第二波场项P2(x,z0;w)和第三波场项P3(x,z0;w)计算得到与所述界面L相关的层间多次波PLM(x,z0;w);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724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