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外壳连接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172317.9 | 申请日: | 2013-05-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157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 发明(设计)人: | 古本哲也;建部祐;高桥拓也;示野竜三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R12/71 | 分类号: | H01R12/71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高龙鑫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外壳 连接器 | ||
1.一种无外壳连接器,包括:
第一无外壳连接器部件,所述第一无外壳连接器部件包括多个梁部和多个第一导电图案,所述多个梁部具有第一金属板和在所述第一金属板上形成的第一绝缘层,并且所述多个第一导电图案在所述多个梁部的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形成;以及
第二无外壳连接器部件,所述第二无外壳连接器部件包括梁接触部和多个第二导电图案,所述梁接触部具有第二金属板和在所述第二金属板上形成的第二绝缘层,并且所述多个第二导电图案在所述梁接触部的所述第二绝缘层上形成,其中
当所述第一无外壳连接器部件与所述第二无外壳连接器部件配接时,所述多个第一导电图案与所述多个第二导电图案分别地电接触,并且
梁凸起在所述第二无外壳连接器部件的相邻的第二导电图案之间形成,并且当所述第一无外壳连接器部件与所述第二无外壳连接器部件配接时,所述梁凸起插在所述第一无外壳连接器部件的相邻的梁部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外壳连接器,其中所述多个梁部形成为悬臂。
3.一种无外壳连接器,包括:
第一无外壳连接器部件,所述第一无外壳连接器部件包括表面部和多个第一导电图案,所述表面部具有第一金属板和在所述第一金属板上形成的第一绝缘层,并且所述多个第一导电图案在所述表面部的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形成;以及
第二无外壳连接器部件,所述第二无外壳连接器部件包括表面接触部和多个第二导电图案,所述表面接触部具有第二金属板和在所述第二金属板上形成的第二绝缘层,并且所述多个第二导电图案在所述表面接触部的所述第二绝缘层上形成,其中
当所述第一无外壳连接器部件与所述第二无外壳连接器部件配接时,所述多个第一导电图案与所述多个第二导电图案分别地电接触,并且
表面凸起在所述第二无外壳连接器部件的相邻的第二导电图案之间形成,并且当所述第一无外壳连接器部件与所述第二无外壳连接器部件配接时,所述表面凸起插在所述第一无外壳连接器部件的相邻的第一导电图案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外壳连接器,其中
表面凹陷形成在由于在所述第一无外壳连接器部件的相邻的第一导电图案之间不存在所述第一绝缘层而直接暴露所述第一金属板的地方,并且
当所述第一无外壳连接器部件与所述第二无外壳连接器部件配接时,所述表面凸起插入所述表面凹陷。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外壳连接器,其中所述梁凸起或所述表面凸起的沿配接方向的尖端部形成为锥形形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外壳连接器,其中所述梁凸起由绝缘体形成。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外壳连接器,其中所述表面凸起由绝缘体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7231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催化裂化催化剂
- 下一篇:一种新型水杯壳体用聚碳酸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