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型多燃料炉排锅炉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171970.3 | 申请日: | 2013-04-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225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0 |
| 发明(设计)人: | 张咸民;张维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咸民 |
| 主分类号: | F22B31/00 | 分类号: | F22B31/00;F23G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52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新型炉排锅炉,属于锅炉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面对我国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日趋严重及锅炉业发展现状,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工业锅炉分会在工业锅炉发展现状及(“十二”五)规划分析中指出:循环流化床锅炉、锅炉房基建投资高,设备投资大、辅机电耗大、事故率高,维修费用比较高,只有容量在35t/h以上并实施热电联产,才具有综合的节能效益,35t/h以下容量单纯用于集中供热的综合效益低于相同容量的层燃锅炉,目前还没有一种技术能够全面替代层燃燃煤链条炉排锅炉技术。
规划分析还在关键技术硑究中指出:大容量层燃锅炉高效节能的关键是降低飞灰、炉渣和漏煤中含碳量,因此,灵活可靠的大面积(大于100m2)的链条炉排的生产是关键。减少炉渣含碳量和过量空气系数,减少灰渣含碳量引起的热损失和排烟热损失,硑究炉拱和二次风的强化燃尽技术,以及创新飞灰高温分离和高温再燃技术结构,减少飞灰含碳量和由此引起的热损失。迫切需要发展适合我国垃圾现状的垃圾焚烧技术和产品。特别是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要求,适合中小城镇垃圾现有特性及变化趋势、综合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和市场前景的中小型(20t/h-35t/h)混燃型(在垃圾中添加煤)垃圾焚烧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集燃烧过程脱硫、燃烧过程除尘及低NOx燃烧技术多措并举于一体的大型多燃料层燃炉排锅炉。本方案与链条炉排锅炉技术相比;不仅具有结构简单、设备投资低、操作容易及适应工业压力变化优势,而且彻底克服了链条锅炉热效率低、着火条件差、对煤种适应性差、炉排无扰动,机械燃烧不完全热损失大、炉渣含炭量高、结渣,结焦及穿孔时有发生、人工拨火,严重制约了锅炉的大型化。与煤粉锅炉相比;既适合煤粉锅炉的大型化设计,又克服了煤粉锅炉炉膛高、烟气阻力大、余热回收困难、尾气减排设备多、燃料单一,制供体系庞大、投运费用高、操控复杂及不适应低负荷运行。与循环流化床锅炉相比,既具有循环流化床锅炉对煤种适应性好、能燃烧劣质煤,但不存在循环流化床锅炉对燃料颗粒尺寸的苛刻要求。既具有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炉内低温低成本石灰石燃烧脱硫、低温抑制NOx生成及飞灰循环燃烧,但不存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磨损严重。既适合城市工业供气供暖,又适合社区热电联产。既适合燃煤,又适合燃用生物质,尤其适合垃圾混煤及生物质混煤共燃,是全面替代链条锅炉的最佳炉型。
锅炉本体采用多环形立式结构。炉体承重墙为绝热式保温墙,自下而上是:
排渣系统设于炉排下方,包括:冷渣器(31)、环形自卸装置(46)、升降式过渡桥(51)、冷渣器(31)吊固于环形梁(25)下方,进口端由冷渣器进水管(50),连接汽包下降管(19),出口经加料装置水冷壁进水管(60),分别连通加料装置(11、12、13)的水冷壁(61),各水冷壁均设上升管(27)连通汽包。环形自卸装置(46)主要作用是,承接上层炉排卸渣的冷却和接收上层炉排的漏渣及装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咸民,未经张咸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719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