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富油燃烧/快速淬熄/贫油燃烧低排放驻涡燃烧室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71037.6 | 申请日: | 2013-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78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何小民;蒋波;吴泽俊;金义;丁国玉;葛佳伟;朱志新;赵自强;方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R3/28 | 分类号: | F23R3/28;F23R3/26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烧 快速 贫油 排放 燃烧室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富油燃烧/快速淬熄/贫油燃烧低排放驻涡燃烧室,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民用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和地面工业燃气涡轮上的富油燃烧/快速淬熄/贫油燃烧低排放驻涡燃烧室,属于燃气轮机低排放燃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世界各国及相关国际组织制定了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对各种动力装置的排放标准作了明确的规范和规定。比如针对航空动力,近30年来国际民航组织(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ICAO)陆续制定了CAEP1(1986年)、CAEP2(1996年)、CAEP4(2004年)、CAEP6(2008年)和CAEP8(2010年)等多个排放标准条例。从全球燃烧污染排放的总量来看,发动机的排放所占的份额虽然很小,但其具有局部性和高空性的污染特点,因此需要开发具有低排放性能的发动机燃烧室,以减少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低排放燃烧室和燃烧技术正是此研究背景的推动下不断发展和提高的。为适应不断严格的环保标准规范,保证未来对市场的占有率,欧美各国均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开展低排放燃烧技术的研究,并已取得明显的效果。如美国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高效节能发动机(E3)计划,环境清洁燃烧室项目(ECCP)、90年代的高速研究机(HSR)计划、先进亚声速技术(AST)计划及1999年发起的超高效发动机技术(UEET)计划,欧洲2000年以来制订了EFFAE计划、VITAL计划及GEAE和SNECMA联合发起的TECH56(1998~2003)和随后的LEAP56计划等。
富油燃烧/快速淬熄/贫油燃烧(Rich-Burn/Quik-Quench/Lean-Burn,RQL)技术是先将全部燃油和部分空气进行富油燃烧,通过降低燃烧温度来减少富油燃烧区的NOx,然后富油燃气快速与二股空气混合进行贫油燃烧。由于贫油燃烧区中有大量已燃气体,燃烧温度低,从而降低NOx生成。RQL技术中有一个关键技术问题:富油燃气如何与新鲜空气进行快速充分的混合。富油燃烧/快速淬熄/贫油燃烧(RQL)技术是PW公司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通过先进亚声速技术(AST)、超高效发动机技术(UEET)研究计划逐步发展完善而来,其应用代表TALON燃烧室已发展到第4代。新一代TALON X 燃烧室在NASA的UEET计划下进行了研究,其主要改进包括低发烟燃油喷嘴、低冷却用气火焰筒、进气孔优化技术和驻留时间控制等,以达到低排放、长寿命目标。
在燃烧室发展历程中,靠旋流稳定的传统燃烧室的得到了不断改进,这些改进减少了污染物排放,但仍面临瓶颈和挑战,越来越难满足日趋严格的排放标准的要求。与此同时,各种新概念燃烧系统和燃烧技术蓬勃发展,驻涡燃烧技术就属于其中之一。美国是最早提出驻涡燃烧室(Trapped-vortex Combustor,TVC)概念的国家,其对TVC技术的研究最早,成果也最多。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Hsu等人设计出了第一代TVC模型,之后又发展了第二代、第三代及带高压装置的第三代TVC。TVC技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其原理也趋于明朗,性能也逐步被挖掘发现。国外研究发现驻涡燃烧室在真实条件下可以获得非常好的性能:与常规技术相比,在点火性能、贫油熄火性能、高空点火性能方面提高了50%;氮氧化物排放量比1996年ICAO标准CAEP2降低了40%~60%;燃烧效率达到或超过99%的工作范围加宽40%以上。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富油燃烧/快速淬熄/贫油燃烧低排放驻涡燃烧室以改进现有技术之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富油燃烧/快速淬熄/贫油燃烧低排放驻涡燃烧室,其通过在驻涡燃烧室中实现富油燃烧/快速淬熄/贫油燃烧低排放燃烧技术,组织高效稳定的燃烧,并且有效降低气态污染物排放。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富油燃烧/快速淬熄/贫油燃烧低排放驻涡燃烧室,其包括有:
扩压器,空气自所述扩压器进入所述燃烧室中;
机匣,所述机匣包括有外机匣和内机匣;
分流装置,所述空气自所述分流装置分为内外涵气流和主流气流;
凹腔,所述凹腔包括有内外环凹腔,所述凹腔上设置有凹腔前壁进气孔和凹腔后壁进气孔;
火焰筒,所述火焰筒上设置有若干冷却孔和掺混孔;
淬熄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710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形计算进程调度
- 下一篇:显示具有触摸屏幕的移动终端的屏幕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