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轮带转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70203.0 | 申请日: | 2013-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2221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0-19 |
发明(设计)人: | 章剑;廖良全;陈爱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7/08 | 分类号: | G01M7/08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333001***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轮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行器强度试验装置技术领域,应用于直升机着陆装置动力学试验中的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起落架是直升机重要的承载部件,一种新型设计的起落架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地面落震试验来调节缓冲器填充参数和油孔面积和位置,以提高起落架缓冲效率。通过试验也可以验证起落架的结构强度和刚度能否满足设计要求。直升机起落架地面落震试验需要真实模拟直升机滑跑着陆和滑跑起飞时起落架真实的运动过程和受力状况,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是直升机三点水平着陆速度的模拟。由于直升机在滑跑着陆和滑跑起飞时的速度不是很大,相应对直升机机轮的转速没有特别的要求,这与固定翼飞机不一样。直升机起落架着陆试验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地面上建设高速轨道运载滑行车,这种试验装置不但能够准确模拟直升机着陆时的水平速度,还能精确模拟直升机着陆时的其他运动过程和受力状况,是较为理想的直升机着陆地面试验装置。但是该设备也存在不可避免的缺点,其需要的建设场地非常大,技术繁琐复杂,安装调试非常困难,使得试验成本大幅度提高。另一种直升机起落架落震试验方法是在立柱式试验台上进行的,应用这种方法模拟起落架在着陆运动过程中的受力状况,并且克服了前一种方法的缺点,所以在业内得到广泛应用。在立柱式试验台上进行直升机起落架落震试验时,直升机水平着陆速度是采用机轮转速来模拟的,即试验前通过机轮带转装置将起落架机轮预先反转到其边缘切线速度达到直升机水平着陆速度后,再投放包括吊篮在内的落体系统,得到试验所需要测量的参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轮带转装置,用于测试直升机起落架在模拟滑跑着陆和滑跑起飞时的真实运动过程和受力状况,为验证新设计的起落架否满足直升机设计的性能指标提供科学评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轮带转装置,包括摩擦轮1、传动轴2、液压马达3、齿轮箱4、旋转轴5、升降机构6、收放机构7、限位抱箍8、伺服阀9、水平滑轨10、直立滑轨11、水平操纵12、上下操纵13、直立支架14、水平支架15、基台16、控制系统17和安装支架18,其中,直立支架14和水平支架15都为长方形框架,水平支架15固定安装在基台16上,水平支架15上固定安装有水平滑轨10,水平滑轨10上滑动安装有收放机构7,直立支架14底脚固定安装在收放机构7上,直立支架14上固定安装有直立滑轨11,直立滑轨11上滑动安装有升降机构6,升降机构6上固定安装有安装支架18,安装支架18上装有伺服阀9、传动轴2、液压马达3、齿轮箱4旋转轴5和摩擦轮1,液压动力源通过管路接入伺服阀9,伺服阀9通过传动轴2与液压马达3连接,液压马达3与齿轮箱4连接,齿轮箱4与旋转轴5连接,旋转轴5两端装有摩擦轮1;控制系统17与伺服阀9、升降机构6和收放机构7相连。
水平滑轨10上固定安装有限位抱箍8。
直立支架14上装有两根加强筋。
摩擦轮1的圆周面上有滚刀花纹,材料为铝。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机轮带转装置不需要安装在试验吊篮上,对试验所测量的数据不存在信号干扰,同时不影响试验吊篮的重量。本装置带动起落架机轮转动,达到试验所要求的转速后就自动快速撤离整个试验系统,可以真正的模拟直升机着陆和滑跑起飞时的水平速度,并且对整个试验测量系统没有任何的信号影响问题,提高了起落架落震试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该装置轻便灵活,安装方便,对起落架完成落震试验后再进行抗坠毁试验无影响,不需要更改试验吊篮系统,测试系统等节省了试验成本,提高了试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机轮带转装置外形示意图,其中,1摩擦轮,2传动轴,3液压马达,4齿轮箱,5旋转轴,6升降机构,7收放机构,8限位抱箍,9伺服阀,10水平滑轨,11直立滑轨,12水平操纵,13上下操纵。图2是机轮带转装置主视图,图3是机轮带转装置俯视图,图4是机轮带转装置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2、3、4。
机轮带转装置,包括摩擦轮1、传动轴2、液压马达3、齿轮箱4、旋转轴5、升降机构6、收放机构7、限位抱箍8、伺服阀9、水平滑轨10、直立滑轨11、水平操纵12、上下操纵13、直立支架14、水平支架15、基台16、控制系统17和安装支架18,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702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