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节点管理的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70039.3 | 申请日: | 2013-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16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7 |
发明(设计)人: | 胡家林;冯敬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H04L29/12;H04B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62 | 代理人: | 栗若木,曲鹏 |
地址: | 10008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节点 管理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同轴电缆以太网(EOC)系统网络技术,尤指一种网络中的局端设备,实现节点管理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混合光纤和同轴电缆网络(HFC,Hybrid Fiber-Coaxial),是光纤和同轴电缆相结合的混合网络,HFC是目前广电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骨干网络。HFC通常由光纤干线、同轴电缆支线和用户配线网络三部分组成,光纤到楼栋后结合HFC网络接入完成用户网络接入。其中,主要核心系统就是同轴电缆以太网(EOC)系统网络,EOC系统整体由EOC的局端设备、终端设备及中间大量广电同轴链路组成。
EOC系统的局端设备(通常也称为CBAT设备),终端设备也就是用户侧设备(通常也称为CNU设备),通常的接入方式为CNU设备入户,CBAT设备设置在楼栋设备箱中。由于每个CBAT设备所能承载的带宽有限且受限于其主控制装置(master)的性能,且随着上网用户的增多以及单用户带宽的不断增大,需要对网络进行扩容。常见的扩容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设备箱中增加CBAT设备的数量,以对终端用户进行流量分担;另一种方式为更换具备多master的CBAT设备,此种方式可以在不变动上联线路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增大带宽。通过上述两种扩容方式,虽然很好的解决了带宽的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了更为严重的问题。
EOC系统的网络组成是由CBAT设备中的master和CNU设备中的从装置(slave)组成的,一般均是一个master与多个slave组成一个网络。在实际网络中,EOC设备的master是通过获取短网络标识(SNID,Short Network Identifier)进行节点标识管理的,目前,常用的高通芯片中用于标识不同的SNID的有效值只有4位,而且是自动获取SNID机制。master和slave的组网及通信过程为:master启动后会自动随机生成自己的SNID,然后通过中央信令(Central Beacons)帧广播出去;slave接收到beacons帧后,向对应SNID的master发起注册请求,master对slave认证通过后允许slave注册,之后slave通过beacons帧中的时钟进行自身的时钟同步;同步完成后该slave即可与master进行数据通信。每个master均由自身的SNID来跟其下挂的slave进行数据通信。
数据在同轴线中传输时是通过射频技术实现的,为了增大信号的传输距离,射频的输出功率一般都比较大,这样,当多个master距离过近时,射频信号之间会存在较大的干扰。尤其是,当两个master的SNID值一致时,两个master发送的beacons帧会被临近网络的slave接收,虽然两个master的SNID一致,但两个master发送的beacons帧中的时钟信息可能是不相同的,此时,当slave接收到不相同的时钟信号后并不能对其做出有效区分,从而导致CNU不断调整自身的时钟且不断在两个master之间来回注册,形成严重的信号串扰问题,当临近的两个网络过大时会导致大规模的网络变动,而且此时slave下挂的大量用户的上网业务将全部出现异常状态。
举例来讲,对于1个集成有4个master的局端设备,采用现有随机获取SNID来管理节点的方式,存在信号冲突串扰的概率为:(15^4-15*14*13*12)/15^4=35.28%。而且,一旦有信号串扰产生,检测到该信号串扰的master就变会重新启动,由于SNID的获取是不记录重复获取的,虽然不会使用原有的SNID,但极有可能与其它原先并不冲突的master间产生冲突,以此反复循环,其再次产生信号串扰的概率为1/4=25%,且能够无限循环。
假设主控制装置A(master A)、master B、master C和master D获得的SNID如表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700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网络性能测量的方法、网管设备和网元设备
- 下一篇:移动装置以及手势判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