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车组烟火报警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310169768.7 | 申请日: | 2013-05-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32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 发明(设计)人: | 林鸿;王磊;崔凤钊;邱源;刘振华;彭文静;吴向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8B17/10 | 分类号: | G08B17/10;G08B17/06 |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7227 | 代理人: | 王中云;王月玲 |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组 烟火 报警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应用于高速动车组的烟火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高速动车组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处于高速运动状态的载人工具,装载了功能各异的电气设备,铺设了大量的电线电缆,而且运输环境空间较小、人员密集、疏散和救援困难,一旦发生火情,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将会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发明一种适用于高速动车组,且可以早期探测到烟雾并能进行准确预报的烟火报警系统十分必要。
传统的火灾报警系统有感烟型、感温型和感光型等,通过感知烟雾浓度、温度等的变化来判断火灾发生情况;火灾报警控制系统有多线型、总线型和智能型等;但多线型系统功能单一,传统的总线型系统抗干扰性差,多功能智能复合火灾报警系统是火灾报警系统的发展方向。用于高速动车的火灾报警系统还需要能够全面的监控列车上各敏感区域和人员不易观察到区域,经受住车辆环境的各种干扰,准确显示火灾发生的位置,需要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速动车组烟火报警系统,该系统包括网络集中控制系统和设置于各车厢的独立烟火报警子系统,可检测车内各敏感区和人员不易观察区,可以对车内的火灾作出预警并采取应对措施,是一种多功能复合火灾报警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动车组烟火报警系统,包括电源、位于总控室的网络控制系统和设置于各车厢内独立的烟火报警子系统,网络控制系统中有火灾保护电路,烟火报警子系统包括分别与电源相连的控制器和烟火探测器,控制器与网络控制系统相连,控制器包括微处理器,微处理器连接有输入单元、输出单元和两个CAN收发器,微处理器具有两个CAN总线接口;烟火探测器设置有多个,相互之间通过CAN总线串联,位于串联首尾的烟火探测器分别与控制器上的两个CAN总线接口相连,烟火探测器为多层电路板结构,包括微控制器以及分别与微控制器相连的烟感传感器、线性热探测器和两个CAN收发器;线性热探测器包括位于车厢牵引变流器或辅助变流器箱体内的探测单元和位于车厢内的信号接收单元,二者通过回路系统相连,信号接收单元与微控制器相连。
优选的是:输入单元包括配置信号输入模块和测试信号输入模块。
优选的是:输出单元包括控制信号输出模块和继电器输出模块。
优选的是:烟火探测器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优选的是:烟火探测器电源接入端连接有热敏电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采用双CAN总线冗余通信结构,信号在双CAN总线上同时传输,两条总线之一任意一点断路不影响系统功能,确保系统可靠性。(2)本发明设计的烟火报警子系统的烟火探测器可探测范围涵盖了车上敏感区、不易观察区和车下易发生火灾的变流器箱体,可实现对动车车厢的全面探测。(3)本发明的烟火探测器为多层电路板结构,解决列车要求烟火探测器有较小的体积,但烟火探测器电子器件却较多之间的矛盾,使烟火探测器有较好的电磁兼容性。(4)本发明的烟火探测器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电源输出端设置热敏电阻,起到温度补偿的作用,减少环境温度对烟火探测器的影响,使烟火探测器工作的温度范围加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烟火报警子系统烟火探测器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的烟火报警子系统控制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动车组烟火报警系统,包括位于总控制室内的网络控制系统和设置于各车厢内独立的烟火报警子系统。
烟火报警子系统包括控制器和烟火探测器,控制器与网络控制系统通过硬线I/O接口相连,控制器包括微处理器,微处理器连接有电源、输入单元和输出单元,微处理器上接有两个CAN收发器,具有两个CAN总线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97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