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颗粒状吸水树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68798.6 | 申请日: | 2013-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24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郑秀莲;叶明生;郑岩芳;周志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衢州学院;浙江威龙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122/02 | 分类号: | C08F122/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 |
地址: | 324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颗粒状 吸水 树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树脂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颗粒状吸水树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吸水树脂(SAP)具有吸收比自身重几百到几千倍水的高吸水功能,并且保水性能优良,一旦吸水膨胀成为水凝胶时,即使加压也很难把水分离出来。高吸水性树脂是一种带有大量亲水基团的功能性高分子材料,是卫生用品领域不可替代的理想产品。现有的吸水树脂因交联度过高或过低导致吸水性能不够理想,吸水率不高。同时,现有的吸水树脂整体虽然吸水能量较强,但抗盐能力较差,生理盐水吸收倍数仅达到几十倍,吸水机理需要进一步突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颗粒状吸水树脂的制备方法。
颗粒状吸水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蒸馏水以1.5:1~4:1的体积比加入到片碱原料中,经过溶解、冷却、定容后得到粗制片碱溶液;
(2)将碳酸钠提取剂加入到粗制片碱溶液中,直至不再产生新的沉淀,均匀搅拌后进行过滤和萃取,得到精制片碱溶液和残余物,将残余物清理掉;
(3)将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以1:3~1:5的体积比加入到精制片碱溶液中,反应10~20分钟后加热至45~55℃,再以小于等于100rpm的速度搅拌5~15分钟后得到合成液;
(4)将过硫酸钾以1.5:1~3:1的体积比加入到合成液中,反应5~10分钟后再以小于等于100rpm的速度搅拌10~20分钟,然后冷却至常温,得到水凝胶;
(5)将水凝胶进行干燥后得到吸水树脂;
(6)将吸水树脂粉碎,得到颗粒状吸水树脂。
所述精制片碱溶液为絮状,残余物为滤渣、碱泥和废液。
所述步骤(6)中的颗粒状吸水树脂的均匀度为30~80目。
本发明生产颗粒状吸水树脂的优势主要有:1、产品吸收蒸馏水倍数一般≥400,吸收其它常见液体表现亦良好,且筛选前产品整体均匀度较好,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2、生产过程中引发剂的选用使得生产过程稳定、高效,在水溶液聚合中分散均匀,反应充分,用量较少,使用方便,其它添加剂的选用均无毒或低度,生产过程比较安全;3、生产过程简便、高效,整体步骤和使用的添加剂较少,过程便于控制和修正,环境污染小,产品附加值高。
附图说明
图1为颗粒状吸水树脂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描述和说明:
实施例1
(1)将蒸馏水50kg加入98片碱原料30kg,均匀搅拌后令其完全溶解、冷却和定容后得到质量分数为36.8%的粗制片碱溶液;
(2)将碳酸钠提取剂加入所述36.8%粗制片碱溶液,直至不再有新的沉淀物生成,均匀搅拌后进行过滤和萃取,得到精制片碱溶液和残余物,将残余物统一回收进行处理;
(3)将亚甲基双丙烯酰胺20kg加入所述精制片碱溶液,反应10~20分钟后加热至50℃,再以80rpm的速度搅拌10分钟后得到合成液;
(4)将过硫酸钾30kg加入所述合成液,反应5~10分钟后再以80rpm的速度搅拌15分钟,然后冷却至常温,得到分布均匀的絮状水凝胶;
(5)将所述水凝胶在120℃烘干2小时得到吸水树脂;
(6)将所述吸水树脂进行粉碎、筛选,得到均匀度为30~80目、无结团的高通液性颗粒状吸水树脂。
实施例2
(1)将蒸馏水35kg加入98片碱原料30kg,均匀搅拌后令其完全溶解、冷却和定容后得到质量分数为42.4%的粗制片碱溶液;
(2)将碳酸钠提取剂加入所述42.4%粗制片碱溶液,直至不再有新的沉淀物生成,均匀搅拌后进行过滤和萃取,得到精制片碱溶液和残余物,将残余物统一回收进行处理;
(3)将亚甲基双丙烯酰胺15kg加入所述精制片碱溶液,反应10~20分钟后加热至55℃,再以80rpm的速度搅拌10分钟后得到合成液;
(4)将过硫酸钾20kg加入所述合成液,反应5~10分钟后再以80rpm的速度搅拌15分钟,然后冷却至常温,得到分布均匀的絮状水凝胶;
(5)将所述水凝胶在120℃烘干2小时得到吸水树脂;
(6)将所述吸水树脂进行粉碎、筛选,得到均匀度为30~80目、无结团的高通液性颗粒状吸水树脂。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衢州学院;浙江威龙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衢州学院;浙江威龙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87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