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卧式锅炉内环缝自动焊接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167202.0 | 申请日: | 2013-05-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235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 发明(设计)人: | 王璐;叶顺强;谢能刚;孟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3K9/028 | 分类号: | B23K9/028;B23K101/1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蒋海军 |
| 地址: | 24303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卧式 锅炉 内环 自动 焊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焊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卧式锅炉内环缝自动焊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卧式锅炉(蒸汽锅炉、热水锅炉)本体制造中,由于锅体是一个压力容器,所以内环缝的焊接是关键工艺之一。锅炉筒体两端与前、后管板封头之间的内环缝焊接,一端是开口式,可将焊接操作架中的横臂深入筒体内进行自动焊接;而另一端是在总装中最后进行一道内环缝焊接,为封闭式,自动焊台车(或机架)无法进入锅体内,所以只能采取手工焊接。由于手工焊接存在着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效率低,以及因焊接质量差导致返修率高等问题,从而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卧式锅炉内环缝手工焊接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卧式锅炉内环缝自动焊接方法,专门用于解决卧式锅炉内环缝的自动焊接问题。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卧式锅炉内环缝自动焊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将强磁性定位块5固定在后管板封头4的回转中心处,将电磁感应线圈3用支架小车1移近所述后管板封头4的中心处,所述电磁感应线圈3支撑在V形块2上;
(2)所述电磁感应线圈3通电后,将装有滚动轴承8、前套管7、后套管9及两个紧定螺母10的钢质立柱6安装在强磁性定位块5上;
(3)将小型化后的半自动焊机15经锅体管孔移入锅炉本体17内,将所述半自动焊机15通过可调节长度的连接板14和轴承座板11与钢质立柱6固连;
(4)微距调整焊丝16,使所述焊丝16对准锅炉本体17与所述后管板封头4之间的焊缝中心,然后起弧,起动翻转架18的滚筒,使所述锅炉本体17的筒体在所述翻转架18上转动,从而进行内焊缝的自动焊接;
(5)焊接完毕,将所述半自动焊机15及钢质立柱6卸下,然后逐一从锅体管孔中取出;所述强磁性定位块5则通过将螺栓拧入所述钢质立柱6的周边螺纹孔内,顶住所述后管板封头4,顶出间隙后将强磁性定位块5进行拆除取下。
本发明方法由于锅体内环缝采用X型坡口进行双面自动焊接,其内坡口所需焊丝与焊剂均少于目前采用的手工焊接Y坡口的用量。本发明方法不但可显著地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可以保障焊缝的焊接质量与强度。
本发明与现有手工焊接相比,其主要优点是操作工艺简便,极大地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保障了焊缝的焊接质量与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方法所用自动焊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小车;2:V形块;3:电磁感应线圈;4:后管板封头;5:强磁性定位块;6:钢质立柱;7:前套管;8:滚动轴承;9:后套管;10:紧定螺母;11:轴承座板;12:闷盖;13:垫板;14:连接板;15:半自动焊机15;16:焊丝;17:锅炉本体;18:翻转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卧式锅炉内环缝自动焊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将强磁性定位块5固定在后管板封头4的回转中心处,将电磁感应线圈3用支架小车1移近所述后管板封头4的中心处,所述电磁感应线圈3支撑在V形块2上,所述V形块2下设有一组可供调整中心高度用的垫板13;
(2)所述电磁感应线圈3通电后,将装有滚动轴承8和前套管7、后套管9及两个紧定螺母10的钢质立柱6安装在强磁性定位块5上;
(3)将小型化后的半自动焊机15经锅体管孔移入锅炉本体17内,将所述半自动焊机15通过可调节长度的连接板14和轴承座板11与钢质立柱6固连,并将闷盖12与所述轴承座板11相联接,以防粉尘和焊渣等异物落入;
(4)微距调整焊丝16,使所述焊丝16对准锅炉本体17与所述后管板封头4之间的焊缝中心,然后起弧,起动翻转架18的滚筒,使所述锅炉本体17的筒体在所述翻转架18上转动,从而进行内焊缝的自动焊接;
(5)焊接完毕后,将所述半自动焊机15及钢质立柱6卸下,然后逐一从锅体管孔中取出;所述强磁性定位块5则通过将螺栓拧入所述钢质立柱6的周边螺纹孔内,顶住所述后管板封头4,顶出间隙后将强磁性定位块5进行拆除取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业大学,未经安徽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72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磨削钛合金用陶瓷结合剂立方氮化硼砂轮
- 下一篇:搅拌器及样本分析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