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城乡垃圾转运站减量技改工艺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66800.6 | 申请日: | 2013-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28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吴孔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孔根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东环街番禺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城乡 垃圾 转运站 技改 工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垃圾处理工艺,特别地是指一种城乡垃圾减量减容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各类垃圾的数量也在呈直线上升,尤其是生活垃圾以每年5%~6%的比例增长,成为困扰人们的紧迫形势,垃圾已经成为当今城镇发展及环境保护的特大难题。
为此,人们采取的方式一是对垃圾进行焚烧,但垃圾焚烧的本质是氧化反应,在各种物质被燃烧的同时,有害物质也同时产生,尤其是难以杜绝的二恶英气体,其悬浮毒素累积造成的环境危害极大,更为严重的是有毒悬浮物进入食物链,对人体造成二次伤害。
方式二是建立垃圾收集场,但垃圾收集场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面积,在土地面积极为有限的当今时代,随着垃圾的数量越积越多,垃圾收集场总有被填埋完的一天,故此,大量兴建垃圾收集场并非长宜之计。
另一方面,人们在不断的研究开发生物降解技术,但目前的生物降解技术还没有实现重大突破,只是局部小范围的投入实验,并且生物降解技术的投入高达数十亿元,生物降解的普遍应用同样受到很大的局限。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设计弊端,本发明旨在揭示一种城乡垃圾转运站减量技改工艺方法,使用本发明工艺处理技术可大为降低垃圾含水率,提高垃圾燃烧热值,并用于焚烧发电,省去助燃能源材料,缩短垃圾存放时间,杜绝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如下步骤:一种城乡垃圾转运站减量技改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城乡居民生活垃圾和单位饭堂及酒楼饭店餐厨垃圾由收集单位统一收运至城乡垃圾转运站进行分类再生利用和减量减容处理,将收集来的垃圾进行过称后由人工及机械设备辅助分选,初分选出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及废料三大类,分别进行处理及利用,具体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生活垃圾处理:a、生活垃圾首先利用破袋机进行破袋,把袋装生活垃圾破袋后用筛分机进行筛分,或者直接用滚筒破袋筛分一体机进行破袋筛分,筛分出规格直径为150MM以下,长度为250MM以内的椭圆形或圆形垃圾,筛分后的垃圾分为筛上物和筛下物,筛上物属于轻质类和中质类垃圾,筛下物属于重质生活垃圾,其含水量占重质生活垃圾总量的85%以上。b、筛下物的重质生活垃圾利用电磁选机分选出铁类金属,利用有色金属分选机分离出铜、铝、镍、锌、锡,余下的重质生活垃圾含水量高达50%以上,通过压榨脱水机进行脱水减量,使含水率降低至20%,经压榨脱水机脱水后的污水连接至市政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c、经过脱水后的生活垃圾进行装箱运输至垃圾焚烧发电厂或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d、筛分后的筛上物分为轻质类和中质类垃圾,含水量均在30%以下,利用气流分选机分离出塑料薄膜和纸质废旧物资进行回收再生利用,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e、余下中质类垃圾再实施人工分选,在输送平台上用人工分选的办法分拣出玻璃瓶、皮革、鞋类、木料、塑料、金属废旧物资。f、经过人工分选后,采用电磁选机在中质类垃圾中分离出铁类金属材料,采用有色金属分选机分离出铜、铝、镍、锌、锡。g、经过上述工艺流程处理后,剩下的属于不可再生利用的废料,经过压缩打包封装运输至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有效的作为焚烧发电能源燃料,提高发电量和大大降低运营成本。
(2)、餐厨垃圾处理:a、将收集运输来的居民家庭厨余垃圾、饭店酒楼的潲水和学校医院机关单位饭堂的余下饭菜及厨余垃圾,先利用油水分离器分离出油类物质,分离出的油类物质输送至精细化工厂进行再生利用,加工下游精细化工产品,分离出油类物质后的剩余垃圾利用压榨脱水机进行压榨脱水,脱水至含水率为40%以下,脱水产生的污水连接至市政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b、经压榨脱水后的固体物质再进行筛分,用筛分机筛选出有机物质和杂物,经筛分后垃圾直接减量5%~25%,有机物质用于制造有机肥,有机物质中分选出的骨类物质进行深加工做成骨粉用于制作饲料及有机肥原料,有机物质中分选出的饭菜制作有机肥,而杂物经过压缩打包封装运输至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或填埋处理。
本发明工艺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的筛分机为滚筒筛分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孔根,未经吴孔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68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