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走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66222.6 | 申请日: | 2013-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239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刚;刘群;罗佳伟;陈尧;王棋;顾绍峰;付豪;喻思维;孔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57/032 | 分类号: | B62D57/032 |
代理公司: | 重庆辉腾律师事务所 50215 | 代理人: | 侯懋琪;侯春乐 |
地址: | 40007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装 | ||
1.一种走行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支架(1)、6条机械腿、传动装置一和动力装置组成;机械腿、传动装置一和动力装置都设置于支架(1)上;
所述机械腿由HOECKEN机构、调整机构和行走臂(5)组成,支架(1)两侧各设置有3套HOECKEN机构,6套HOECKEN机构同向设置;HOECKEN机构的动力输入端与传动装置一连接,HOECKEN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行走臂(5)连接;调整机构设置于HOECKEN机构和行走臂(5)之间,调整机构用于对行走臂(5)的姿态进行调整,以保证行走臂(5)始终保持平动;传动装置一受动力装置驱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走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腿由动力输入臂(2)、传动臂(3)、限位臂一(4)、行走臂(5)、连接杆(6)、限位臂二(7)和平行臂(8)组成;
动力输入臂(2)下端与支架(1)转动连接,连接处形成转动副一(A),同时,动力输入臂(2)下端与传动装置一连接;
限位臂一(4)下端与支架(1)转动连接,连接处形成转动副二(B);限位臂二(7)下端与支架(1)转动连接,连接处形成转动副三(C);
转动副一(A)、转动副二(B)、转动副三(C)顺次设置,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动力输入臂(2)上端与传动臂(3)下端转动连接,传动臂(3)上端与行走臂(5)左上端转动连接,传动臂(3)和行走臂(5)的连接处形成转动副四(D),传动臂(3)中部分别与限位臂一(4)上端和连接杆(6)的一端转动连接,且限位臂一(4)和传动臂(3)的连接处与连接杆(6)和传动臂(3)的连接处同轴;连接杆(6)另一端分别与限位臂二(7)上端和平行臂(8)下端转动连接,且连接杆(6)和限位臂二(7)的连接处与连接杆(6)和平行臂(8)的连接处同轴;
平行臂(8)上端与行走臂(5)的右上端转动连接,平行臂(8)和行走臂(5)的连接处形成转动副五(G),转动副五(G)与转动副四(D)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转动副二(B)和转动副三(C)之间的距离与连接杆(6)两端的转动轴之间的距离相等;转动副四(D)和转动副五(G)之间的距离与连接杆(6)两端的转动轴之间的距离相等;
前述的动力输入臂(2)、传动臂(3)和限位臂一(4)所组成的结构体即形成HOECKEN机构;连接杆(6)、限位臂二(7)和平行臂(8)所组成的结构体即形成调整机构;动力输入臂(2)下端即为HOECKEN机构的动力输入端;传动臂(3)上端即为HOECKEN机构的动力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走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架(1)左侧的3条机械腿分别记为左腿一(L1)、左腿二(L2)、左腿三(L3),左腿一(L1)、左腿二(L2)、左腿三(L3)沿支架(1)轴向顺次设置;右侧的3条机械腿分别记为右腿一(R1)、右腿二(R2)、右腿三(R3),右腿一(R1)、右腿二(R2)、右腿三(R3)沿支架(1)轴向顺次设置;左腿一(L1)与右腿一(R1)位置对应,左腿二(L2)与右腿二(R2)位置对应,左腿三(L3)与右腿三(R3)位置对应;
行走臂(5)上端形成步态控制点,当步态控制点位于左向最大行程位置时,机械腿处于收缩态,当步态控制点位于右向最大行程位置时,机械腿处于舒展态;
6条机械腿分为两组,左腿二(L2)、右腿一(R1)和右腿三(R3)为一组,右腿二(R2)、左腿一(L1)和左腿三(L3)为另一组;同组机械腿上的HOECKEN机构的运动相位角度相同;不同组机械腿上的HOECKEN机构的运动相位角度相差180°;当行走装置处于静止状态时,左腿二(L2)、右腿一(R1)和右腿三(R3)都处于收缩态,同时,右腿二(R2)、左腿一(L1)和左腿三(L3)都处于舒展态;动力装置驱动传动装置一带动机械腿运动时,6条机械腿在同一动力驱动下同步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未经重庆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622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件自动装筐及传输系统
- 下一篇:一种环保型UV凹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