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网状移动收尘极电除尘器及除尘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165888.X | 申请日: | 2013-05-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01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 发明(设计)人: | 黄三明;祝爱娟;邹靖;王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景弘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3C3/10 | 分类号: | B03C3/10;B03C3/45;B03C3/74;B03C3/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刘丽君 |
| 地址: | 430061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网状 移动 收尘 电除尘器 除尘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除尘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网状移动收尘极电除尘器及除尘方法。
背景技术
电除尘器具有耐高温、耐高压、高效、节能、环保和运行维护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工业领域,是全球公认的主力除尘设备,中国更是电除尘器使用大国。但是它也存在以下缺点:收尘极板振打清灰时产生大量的粉尘二次飞扬;收尘极板清灰不净,粉尘比电阻大于1011Ω·㎝时易产生反电晕;与气流方向平行布置的板式收尘极,难以捕集PM2.5微细粉尘。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电除尘器的应用越来越受限。现在多数发达国家的烟尘排放标准已提高到10mg/Nm3,我国的相关标准也更加严格。如:新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粉尘排放限值低于30mg/Nm3;钢铁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粉尘排放限值低于50mg/Nm3;《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规定,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三区十群”19个省(区、市)4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实行特别排放限值;有些地方要求粉尘排放限值已接近最发达国家的标准,使得国内在役电除尘器的除尘效果基本都无法满足要求,加之,近年连续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国家不久将出台控制PM2.5的标准。因此,众多现役电除尘器都面临着升级改造的艰巨任务。
目前,实际用于电除尘器提效改造的典型方案有:电改袋、电+袋、电+移动电极等方式。其中电改袋即电除尘器改袋式除尘器,电+袋即电除尘器改为前电后袋复合除尘器或电袋相间的混合式除尘器,这两种改造方案需要全部拆除或是大部分拆除原有电除尘器电场,然后全新装配滤袋、更换系统风机等设备;电+移动电极方案是将原电除尘器末电场完全拆除后改为板式移动收尘极电场。这些方案投资大,施工周期长,运行费用高,而且改造过程中往往还受空间、场地等因素制约。此外,部分烟气条件还不适合采用袋式除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高效除尘的网状移动收尘极电除尘器及除尘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捕集从第一电场逃逸的微细粉尘,而且还对烟气中PM2.5颗粒物控制具有显著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状移动收尘极电除尘器,包括:用于气流输入的进气口、用于气流输出的出气口、粉尘收集装置、第一灰斗及壳体;所述进气口置于所述壳体一端,所述出气口置于所述壳体另一端,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产生第一电场的阴极线及阳极板;所述第一灰斗置于所述第一电场下方,同时,所述第一电场后方设置有用于产生第二电场的粉尘吸附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粉尘吸附装置包括:网状收尘极及用于驱动所述网状收尘极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网状收尘极与所述驱动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网状收尘极与气流方向相垂直;所述网状收尘极能够实现遮挡所述气流流通面;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壳体或所述出气口固定连接;所述粉尘收集装置置于所述驱动机构底部,能够实现收集所述网状收尘极吸附的粉尘。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链轮组、第二链轮组及链条组;所述第一转轴穿过所述第一链轮组,并与所述第一链轮组中链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穿过所述第二链轮组,并与所述第二链轮组中链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链轮组、所述第二链轮组通过所述链条组能够实现同步转动;所述网状收尘极与所述链条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穿过所述壳体与外界驱动电机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通过传送机构能够实现驱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进而通过所述第一转轴依次带动所述第一链轮组、所述链条组、所述第二链轮组实现同步运作。
进一步地,所述网状收尘极包括:若干个方形钢网、若干个与所述方形钢网形状相适配的方形固定架及若干个方形框架;所述固定架呈双层结构,所述钢网置于所述固定架双层结构之间,并通过紧固机构实现二者边缘部位紧固;所述固定架依次水平排列于所述方形框架内,并与所述方形框架固定连接;所述方形框架通过其边缘部位与所述链条组固定连接,且每个所述方形框架等间距依次上下排列,相邻方形框架之间上下边缘部位相衔接;所述钢网的网孔孔径是0.25~4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景弘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景弘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588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