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大豆皮、野山莓和紫薯为主要原料的饮料及制作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165842.8 | 申请日: | 2013-05-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025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 发明(设计)人: | 汪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洪涛 |
| 主分类号: | A23L2/02 | 分类号: | A23L2/02;A23L1/29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0007 江苏省南京市光华***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豆 野山莓 主要原料 饮料 制作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饮料的加工,具体说是一种以大豆皮、野山莓和紫薯为主要原料的饮料及制作工艺,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大豆皮是现代大豆加工业的副产物,约占大豆总重量的8%。我国是一个大豆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每年豆皮的产出量约在100万吨左右。豆皮中含有丰富的多糖、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日前国内有关大豆皮开发和利用的相应研究还较少,主要集中在大豆水溶性多糖的提取和大豆皮膳食纤维的加工,大多大豆皮还是直接用于饲料行业,附加值不高。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大豆皮对于有效利用资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野山莓属蔷薇科悬钩子属中的一种落叶灌木植物,广泛分布在我国除新疆、内蒙和西藏以外的其它各个地区,在海拔300-1500米的向阳山坡、溪边、荒地和灌木丛中生长。成熟野山莓鲜果柔嫩多汁、色泽鲜红、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至少含有17种氨基酸包括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和VE、 VC等多种维生素,所含钙、锌、铁、硒等矿物质元素也较高,尤其富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原花青素等生理活性物质,在各种果类中属罕见。此外,含丰富糖类、蛋白质、有机酸等营养成分,被称为″第三代黄金水果″,因此,野山莓果实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具有抗氧化、防衰老、提高免疫力、促进脑代谢、降压、降血脂和抗心律失常的作用。但由于新鲜野山莓的保鲜、储存、运输以及风味保持等问题,很难满足消费者长期的需求,故对野山莓进行开发利用和深加工前景广阔。
紫薯又叫黑薯,薯肉呈紫色至紫黑色,它除了具有普通红薯的营养成分外,还含有多糖和黄酮类物质,尤其富含硒元素和花青素,故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抗癌、预防高血压和减轻肝技能障碍的作用。因紫薯色泽美观,营养丰富,故是极好的食品加工原料。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单独用大豆皮、野山莓或紫薯为原料的各种产品,也有用紫薯和其它原料搭配加工的各种产品,但还没有报道以大豆皮、野山莓和紫薯三者为主要原料的产品尤其是饮料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一方面是通过充分开发利用农副产品资源大豆皮和野山莓、紫薯,增加农业附加值和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是根据目前市场上的不足,结合这大豆皮和野山莓、紫薯原料的营养特点,开发出一种营养价值高的复合饮料及制作工艺,适合各类人群长期饮用。
本发明的以大豆皮和野山莓、紫薯为主要原料的饮料由下列重量份原料组成:
干大豆皮10-20份,鲜野山莓30-60份,鲜紫薯30-60份,并按下列方法制成,
(1)称取所述重量份的大豆皮,加入10-30倍的水和适量的复合纤维素酶,于40℃,超声波频率为40KH下进行酶法超声波辅助预处理1个小时后过滤,滤液备用。向滤渣中加入适量的拧檬酸和10倍的水,于120℃下提取1-2小时,然后过滤,合并两次滤液得大豆皮水提液;
(2)称取所述重量份的紫薯洗净后切成小块状,加入1倍的水和适量的柠檬酸后,微波加热煮熟后过滤,滤液备用;滤渣冷却后加入5-10的水进行匀浆处理,然后加入复合纤维素酶和淀粉酶进行控温水解1-2小时后过滤,合并两次滤液得紫薯处理液;
(3)称取所述重量份的野山莓,加入5-10倍的水和适量的柠檬酸,进行匀浆处理后加入复合纤维素酶控温提取2-3小时后过滤,得野山莓水提液;
(4)将上述大豆皮水提液、紫薯处理液和野山莓水提液混合均匀后,离心过滤,高压均质,超高温瞬时灭菌后,即得。
为了更好的利用大豆皮、野山莓和紫薯的营养成分,改善饮料的品种和风味,进一步提高饮料的保健效果,以大豆皮和野山莓、紫薯为原料的饮料中,还可以分别和同时加入下述重量份的原料:桂花0-5份、枸杞0-10份、葛花0-5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以大豆皮和野山莓、紫薯为原料的饮料制作工艺,主要有以下工艺流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洪涛,未经汪洪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58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