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氧机叶轮的制造方法及整体注塑叶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65385.2 | 申请日: | 2010-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06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吴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为国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C02F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8058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氧机 叶轮 制造 方法 整体 注塑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增氧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增氧机叶轮的制造方法及叶轮,属于渔业养殖机械。
背景技术
增氧机是水产养殖中对鱼虾有救生和助长的设备。现有的机械式增氧机主要有水车式、叶轮式和喷水式三大类型,其中叶轮式增氧机的使用最广。叶轮式增氧机的叶轮有金属焊接叶轮和塑料叶轮,大部份塑料叶轮都是组装,也有人提出整体注塑叶轮如专利号:02227273.9,上接盘和叶轮锥体之间的圆周等分点上设有多条直立的筋板,筋板在工作时挡水,影响增氧效率,而且该专利没有公开模具结构,该专利的说明书及附图没有公开脱模机构,不能实施。用注塑的方法制造整体注塑叶轮是叶轮式增氧机使用以来几十年迫切想解决的技术问题,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主要难点是注塑模具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增氧机叶轮的制造方法及所制造的增氧机注塑叶轮,模具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增氧机叶轮的制造方法,叶轮整体由注塑方法成形,所述的注塑方法的模具主要由动模、定模组成,动模有一个主型芯和多个副型芯,副型芯进入定模,副型芯侧面和定模吻合成为上支撑板的型腔和第一窗口,主型芯在模具的当中,每一个叶片的型腔都由一个动块和定块组成;锥形体、叶片、固定板、上支撑板、下支撑板的整体叶轮的型腔都在所述的模具中生成;所述的锥形体是上口大下口小的锥形壳体,锥形体的外锥面连有多个叶片,固定板通过上支撑板、下支撑板连接锥形体,下支撑板分布在锥形体的小端的圆周上;在锥形体上开设有使锥形体内的水体向外流动的第一窗口,所述第一窗口位于上支撑板在锥形体上的投影区域,是上支撑板型腔下部模具的副型芯穿过锥形体的型腔形成的。
所述的注塑模具一次注塑产生的叶轮的叶片背面有加强筋支撑叶片,锥形体的大端有第二窗口,所述第二窗口的位置在叶片背面和加强筋组成的范围内,下支撑板开设有第三窗口。
所述的模具主型芯的推出机构是主型芯装在底板上,动模整体装在导柱上,导柱有限位台阶,脱模时推动顶板使动模整体滑动,主型芯优先脱离工件,动模在限位台阶的作用下停止滑动,由顶出机构把工件和动块一起顶出。
一种增氧机的整体注塑叶轮,叶轮主要由锥形体、叶片、固定板、上支撑板、下支撑板组成,叶轮整体一次注塑成形;锥形体是上口大下口小的锥形壳体,锥形体的外锥面连有多个叶片,固定板通过上支撑板、下支撑板连接锥形体,下支撑板分布在锥形体的小端的圆周上;在锥形体上开设有使锥形体内的水体向外流动的第一窗口,所述第一窗口位于上支撑板在锥形体上的投影区域,是上支撑板型腔下部模具的副型芯穿过锥形体的型腔形成的。
所述的叶片的背面有加强筋支撑叶片,锥形体的大端有第二窗口,所述第二窗口的位置在叶片背面和加强筋组成的范围内,下支撑板开设有第三窗口。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是:
1.把已有技术中的直立的筋板改为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下支撑板下面设制窗口,使模具结构简单得于实施,其预料以外的效果是使锥形体内的水体通过窗口向外流动,增加水体交换能力,提高增氧效率;上支撑板下面的锥形体上允许留有窗口是设计注塑模具的技术突破点,只有上支撑板下面的锥形体上允许留有窗口,才能使模具的副型芯进入上支撑板下方成为上支撑的型腔,才能用一次注塑的方法注射出带有上下支撑板的整体注塑叶轮;
2.一次注塑成型、生产效率高、产品一致性好;
3.固定板由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连接锥形体,使工件牢固可靠,平置的上支撑板旋转的挡水截面比直立的筋板挡水截面大幅减少,进一步提高增氧效率。
附 图 说 明
图1是本发明的注塑整体叶轮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注塑整体叶轮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注塑整体叶轮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动模立体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动模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注塑模具剖视示意图。
图中:1-锥形体;2-叶片;3-固定板;4-上支撑板;5 -下支撑板;6-窗口;7-窗口;8-加强筋;9-窗口;10-连接孔;11-动模;12-定模;13-主型芯;14-副型芯;14.1-副型芯侧面;15-动块;16-定块;17-斜顶杆;18-底板;19-顶板;20-导柱;21-限位台阶。
具 体 实 施 方 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为国,未经吴为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53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生物地理优化的图像分割方法
- 下一篇:移动终端及其建筑信息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