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锂离子电池组的主动均衡系统及均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65034.1 | 申请日: | 2013-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67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陈培洪;卢朝洪;刘大亮;宋丽丽;王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康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1M10/42 |
代理公司: | 杭州之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6 | 代理人: | 张慧英 |
地址: | 310012***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锂离子 电池组 主动 均衡 系统 方法 | ||
1.动力锂离子电池组的主动均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模块(1)、矩阵控制电路(4)、DC/DC单元(6)、PWM控制单元(5)、主控单元(3)、电压温度采样单元(2);所述电池模块(1)由若干个单体电池串联组成,电池模块(1)内的所有单体电池两端均与电压温度采样单元(2)相连;所述矩阵控制电路(4)包括若干个可控开关,电池模块(1)内任意单体电池两端的可控开关与DC/DC单元(6)相连,DC/DC单元(6)与PWM控制单元(5)相连,PWM控制单元(5)与主控单元(3)相连,主控单元(3)还与矩阵控制电路(4)、电压温度采样单元(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锂离子电池组的主动均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DC/DC单元(6)包括:变压器T1、开关管 Q1、开关Sa、开关管Q2、开关Sb;所述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接有开关管Q1、整流二极管R1及与整流二极管R1并联的可控开关Sa;所述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接有开关管Q2、整流二极管R2及与整流二极管R2并联的可控开关Sb;电池模块(1)内任意单体电池的正极端、负极端均设有可控开关,开关Sa与任意单体电池正极端的可控开关连接,开关管Q1与任意单体电池负极端的可控开关连接;开关Sb与电池模块(1)的正极连接,开关管Q2与电池模块(1)的负极连接,电池模块(1)的负极接地;主控单元(3)控制可控开关、开关Sa、开关Sb的开合;主控单元(3)通过PWM控制单元(5)控制开关管Q1、开关管Q2的断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锂离子电池组的主动均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DC/DC单元(6)内的开关Sa、开关Sb、开关管Q1、开关管Q2是场效应管或三极管或IGBT。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锂离子电池组的主动均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矩阵控制单元(4)内的可控开关为场效应管、三极管、IGBT。
5.动力锂离子电池组的主动均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n节单体电池依次串联组成电池模块(1),电池模块(1)的负极接地,电压温度采样单元(2)对电池模块(1)中各个单体电池两端的电压进行采样,记单体电池的电压为Ui(i≤n),将采样结果输至主控单元(3);
2)主控单元(3)接收采样结果,并根据采样结果得到电池模块(1)内单体电池的平均电压值U,根据U△i=Ui-U,得到单体电池的电压偏差值U△i ,比较U△i 大小得到电压偏差最大值U△imax;
3)主控单元(3)对步骤3)得到的U△imax 进行判断,判断是否符合预设定的均衡策略,对电量高的单体电池进行上限均衡,电量低的单体电池进行下限均衡;主控单元(3)在电池模块(1)使用过程中对单体电池进行电池健康评估,判断出某个单体电池容量不足并进行能量补偿;
4)根据步骤3)对所有单体电池进行均衡判断后,主控单元(3)
判断没有需要均衡或补偿的单体电池,则跳回到步骤1),电压温度采样单元(2)进行新一轮电压温度采样;
5)当电压温度采样单元(2)轮回采样数量达到要求,主控单元(3)
未发现需要均衡或补偿的单体电池后,系统进入休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锂离子电池组的主动均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均衡包括以下步骤:主控单元(3)获得需要进行电量均衡的单体电池的电压偏差值U△i后,控制矩阵控制单元(4)中相应的可控开关闭合,把该单体电池连接到DC/DC单元(6);主控单元(3)控制开关Sa、开关管Q2导通,开关Sb断开,PWM控制单元控制开关管Q1工作在开关状态;该单体电池通过DC/DC单元(6)向电池模块(1)放电,直到该单体电池的U△i符合预设定的均衡策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康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海康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503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