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芽孢杆菌S-2-6及其抑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64217.1 | 申请日: | 2013-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203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朱明;晏维龙;李联泰;安贤惠;张涛;朱婷;秦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海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61K35/74;A61P31/04;C12R1/07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毕东峰 |
地址: | 222000 江苏省连云港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芽孢 杆菌 及其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菌种,特别是一种芽孢杆菌S-2-6,本发明还涉及该芽孢杆菌S-2-6的抑菌用途。
背景技术
泥鳅(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属鲤形目,鳅科,具有优良的营养组成结构,其养殖前景被人们看好。然而随着泥鳅养殖业的发展,病害问题日渐突出,如2007年9月和2012年8月,江苏东海、灌云两地的泥鳅养殖场先后突发病害,损失惨重。目前发现的泥鳅疾病主要是由温和气单胞菌、创伤弧菌、泥鳅气单胞菌和凡隆气单胞菌等感染引起的细菌性疾病,此类病菌普遍存在于淡水、海水、淤泥和污水等环境,世界各地均有分布。
目前泥鳅病害的防治同其它水产病害的防治一样,多采用化学合成药物和抗生素等传统方法,这不仅使细菌耐药性增加,导致微生物的生态失调,产生二重感染,而且还使抗生素在生物体内残留,人体长期摄入可导致慢性中毒等,影响了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滥用抗生素也使我国水产品出口屡屡受阻,给水产业造成了巨大损失。泥鳅作为出口鲜活水产品,药物(抗生素)残留检验标准很高,在实际生产中不容许使用抗生素,导致泥鳅细菌性病害防治的手段极其有限。益生菌作为抗生素的替代品日益受到广泛的重视,它可通过刺激水生动物机体的免疫系统或抑制致病菌的生长来提高水产动物免疫力和抗病力。益生菌多数来自养殖水体、养殖动物体表或体内的正常细菌区系,不会对养殖动物造成危害,被人们视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生物控制途径之一,因此研究开发预防、治疗和遏制泥鳅细菌性病害发生的微生物制剂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近年多发的泥鳅病害中,主要病原菌被确诊为凡隆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该菌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可引起人体腹泻, 伤口感染和肺炎、慢性支气管炎、败血症及坏死性筋膜炎等疾病。该菌侵染泥鳅后,病体外观表现为身体发红,体表有出血点,严重者皮肤出现溃疡灶,其死亡率高达60%。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芽孢杆菌S-2-6菌株。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了前述一种芽孢杆菌S-2-6的抑菌用途。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是一种芽孢杆菌(Bacillus sp.)S-2-6 CGMCC No.6477。该菌株具有抑制所抑的菌为凡隆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和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的用途。
本发明所涉及的菌株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S-2-6,该菌株已于2012年8月27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编号为CGMCC No. 6477;保藏单位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电话:010-64807355。
本发明从泥鳅养殖池的水体、底泥及泥鳅病体等多方位取样,分离可抑制凡隆气单胞菌生长的益生菌,优化发酵条件,建立发酵工艺流程,为研发泥鳅细菌性病害预防的微生物制剂提供理论依据和实用材料,为健康养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指导。
以下对本发明芽孢杆菌(Bacillus sp.)S-2-6菌株(以下简称为S-2-6菌株)进行进一步说明。
1.S-2-6菌株的筛选
1.1 S-2-6菌株筛选及保存
在泥鳅养殖场采集泥鳅样品,取泥鳅样品肠道冷冻研磨后纱布过滤取滤液,梯度稀释涂平板(TSB培养基),在28℃培养24 h,根据菌落形态、大小、边缘整齐度以及透明度等方面特征的不同,挑选典型的单菌落划线分离,直到纯化后在15%甘油-20℃保存,其中包括S-2-6。
2. S-2-6菌株的形态鉴定
S-2-6在LB平板上三区划线,30 ℃恒温培养24 h,然后肉眼或显微镜低倍镜观察菌落的特征。观察结果显示该菌菌落呈圆形、乳白色略带黄、边缘不规则、中间凸起色稍深,参见图2。革兰氏染色结果显示S-2-6为革兰氏阳性、短杆菌,1.62 mm×0.87mm。
2. S-2-6菌株分子鉴定
2.1 S-2-6菌株基因组DNA提取及16S rDNA扩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海工学院,未经淮海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42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