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原位改善材料表层耐腐蚀性能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164016.1 申请日: 2013-05-03
公开(公告)号: CN103215415A 公开(公告)日: 2013-07-24
发明(设计)人: 杨森;顾振宇;徐肖;冯文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C21D1/78 分类号: C21D1/78
代理公司: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代理人: 朱显国
地址: 210094 ***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快速 原位 改善 材料 表层 腐蚀 性能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控制奥氏体不锈钢表层性能的技术,特别是一种快速原位改善材料表层耐腐蚀性能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多晶体材料的性能与其显微组织及晶界特性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由于晶界处往往存在较大的畸变、较多的缺陷和杂质,表面活性比晶粒内部要高,与晶界的结构密切相关的各种现象,如晶界扩散、析出、腐蚀等,经常受到晶界结构的影响。晶间碳化物在晶界上选择性析出的现象,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晶界所具有的能量和结构不同所造成的。Aust和Rutter第一个利用实验手段观察到了低能 CSL (coincident site lattice) 晶界具有独特的性能。大量的研究表明低能 CSL(1≤Σ≤29) 晶界具有如下特点:1) 较低的能量;2) 对杂质原子和溶质偏析具有较低的敏感性;3)低的扩散率;4) 低的电阻系数。正是由于具有上述特性,低能CSL晶界(特别是Σ3)显现了对滑移、断裂、腐蚀和应力腐蚀裂纹、敏化和溶质偏析(平衡和非平衡)强烈的抑制作用,有的甚至是完全免疫的。低能CSL晶界在多晶材料在多晶体材料中普遍存在,它的出现频率与材料的制备过程密切相关。而自由晶界由于具有高的能量和高的移动性,常成为裂纹生长的核心和裂纹扩展的通道,从而导致晶间腐蚀裂纹和晶间应力腐蚀裂纹的出现。基于对晶界性能的了解,1984年Watanabe首次提出了“晶界设计与控制”(grain boundary design and control)的概念,指出在重合位置点阵晶界模型中,多晶体材料内部存在一些性能与一般大角度晶界(HABs)不同的低ΣCSL晶界,这种晶界的晶界失效抗力比一般大角度晶界要优越,称为“特殊晶界”(SBs),通过对晶界类型的设计和分布的控制可以达到对材料的性能的优化和提高。随后加拿大材料科学家将此概念演绎为“晶界工程” (Grain Boundary Engineering)。所谓的“晶界工程”就是通过改变合金化、形变和热处理来增加多晶体材料中特殊晶界的比例,以合理化材料的晶界特征分布,使特殊晶界能够有效地打断一般大角度晶界网络的连通性,材料的晶界失效抗力能够得到显著提高,从而使材料与晶界相关的某一种或多种使用性能得到显著改善。在过去二十年,晶界工程在材料的开发和组织性能控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可以发现现今几乎所有研究者采用的都是预应力-退火或预应力-再结晶的热机械加工方法,其热处理都是通过传统的箱式电阻炉加热实现的,即在较高的温度下长时间地进行退火处理,极大地增加了能耗。预应力结合传统退火的方法能对块体材料整体实现晶界特征分布的控制,从而提高材料的晶间腐蚀抗力。然而材料的腐蚀破坏通常是从材料表面开始,逐渐向材料内部渗透和扩散,因此通过形变结合表面热处理的手段获得一层具有优化晶界结构的耐蚀表层,对提高材料的耐腐蚀抗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激光是一种可控性极强的高能密度热源,它为材料的加工和处理提供了其它常规手段无法实现的极端条件。激光冲击强化是利用高功率密短脉冲的激光辐射金属材料表面,使金属表面极薄层的金属气化后形成高温高压的等离子体,等离子体急剧膨胀爆炸产生冲击波冲击材料表面使其发生塑性变形,在表面形成残余压应力,应力/应变层厚度可达1mm。激光冲击在材料表层引入的应力分布与传统的冷轧有很大不同,冷轧变形仅仅在材料表层引入了正应变,而激光冲击在引入正应变的同时还产生一定程度的剪切应变,激光冲击引入的应变更加复杂。

激光热处理是一种激光辅助的快速表面热处理方式,激光热处理就是利用激光照射到材料表面,由于激光照射区域单位面积上功率极高,工件无法将这部分热量迅速转移,从而使工件被照射区域迅速加热,当激光扫描结束后,由于热传导的作用,处于冷态的基体使其急速冷却,而进行的自冷淬火,从而实现的退火工艺过程。激光热处理仅对工件表层进行加热,与传统箱式电阻炉相比,是一种表面热处理技术。在激光扫描过程中,光斑能量分布呈马鞍形,所以对金属材料的热扩散有一定的补偿效果。可以沿着扫描方向形成一定区域的均匀温度场,可以用于对零件的局部热处理。相比传统的箱式电阻炉十几个小时甚至几十个小时的高能耗,激光热处理具有处理速度快、加工范围广、操作灵活的特点,可显著提高热处理效率,降低能耗,并且由于激光热处理后工件变形量小,表面光洁度高,可作为最后工序。

激光冲击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提高材料硬度、疲劳强度和耐磨性能,激光热处理多被用于中、高碳钢材料的表面相变硬化和铁基、镍基、钴基合金材料的表面激光熔覆,国内外尚无利用激光冲击和激光热处理的联合作用的方式来控制奥氏体不锈钢表层晶界特征分布,进而快速提高不锈钢耐蚀性的报道。

发明内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40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