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硒化镓及其掺杂系列多晶原料的快速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63528.6 | 申请日: | 2013-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80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倪友保;吴海信;王振友;毛明生;黄昌保;程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1B19/04 | 分类号: | C01B19/04;C01G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成金玉;杨学明 |
地址: | 23003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硒化镓 及其 掺杂 系列 多晶 原料 快速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硒化镓及其掺杂系列多晶原料的快速合成方法。具体地说,是采用单温区合成法,快速合成均匀性好、近化学计量比的高质量硒化镓及其掺杂系列多晶原料,为后续生长高品质硒化镓单晶提供基础保障。
背景技术
硒化镓,化学式GaSe,它的单晶是一种性能优良的中远波段红外非线性晶体材料,具有透光波段宽(0.6-20μm)、吸收系数低(α≤0.01cm-1,1.06μm)、非线性极化系数大(d22≈54pm/V)、激光损伤阈值高、双折射率大(0.35),容易实现相位匹配等优点。
基于上述优异的性能,利用硒化镓及其掺杂系列晶体作为非线性介质材料,采用1.06μm成熟的Nd:YAG固体激光器泵浦、9.3‐10.6μmCO2激光器频率转换,能够产生较高功率的3~5μm和8~15μm及以上中长波段红外激光。在激光雷达、环境检测、毒品和易爆品检测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生长优质的硒化镓单晶需要高品质硒化镓多晶原料为基础。目前,硒化镓多晶原料常使用单温区(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 1996,vol.163,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 1997,vol.49)和双温区(Optical materials 2004,vol.26,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 2006,vol.128)合成法制备。
利用双温区合成方法,需要将原料放置在合成坩埚两端并且都需要独立的盛放容器,镓元素放置在高温区,硒元素放置在低温区,这样需要的合成坩埚长度较长(600mm以上),抽真空封管时难度较大;另外,双温区合成过程需要较复杂的升温程序,用以避免高温下硒元素的高蒸汽压(表1)超过合成坩埚的耐压能力,导致爆炸现象发生;此外,该方法合成结束后,合成坩埚管壁上经常粘附一定量的硒和其他化合物,合成的多晶原料偏离自身化学计量比现象比较严重。
表1不同温度硒元素蒸汽压简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35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