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软体复合材料及其制造方法和其制成的储油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62908.8 | 申请日: | 2013-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45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魏东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魏东金 |
主分类号: | B32B27/12 | 分类号: | B32B27/12;B32B27/40;B32B7/12;B65D37/00 |
代理公司: | 广东星辰律师事务所 44263 | 代理人: | 丁敬伟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软体 复合材料 及其 制造 方法 制成 储油 装置 | ||
1.一种新型软体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软体复合材料包括:增强内层(101)、在所述增强内层(101)的内外表面包裹有聚氨酯层,所述新型软体复合材料还包括至少一层静电消散层(107)和至少一层阻隔层(10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软体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增强内层(101)的外表面覆盖有第一聚氨酯层(104),在所述增强内层(101)的内表面覆盖有第二聚氨酯层(105),在所述第二聚氨酯层(105)的内表面上覆盖有阻隔层(106),在所述阻隔层(106)的内表面上覆盖有静电消散层(10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新型软体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增强内层(101)的外表面涂覆有第一粘合胶层(102),在所述第一粘合胶层(102)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聚氨酯层(104),在所述增强内层(101)的内表面涂覆有第二层粘合胶层(103),在所述第二粘合胶层(103)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二聚氨酯层(105),在所述第二聚氨酯层(105)的内表面上覆盖有阻隔层(106),在所述阻隔层(106)的内表面上覆盖有静电消散层(10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新型软体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内层(101)为编织物构成的织物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新型软体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氨酯层(104)和第二聚氨酯层(105)为聚醚型聚氨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新型软体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粘合胶层(102)和第二层粘合胶层(103)为热熔胶型聚氨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新型软体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层(106)为阻隔型聚氨酯,所述静电消散层(107)为离子导电型聚氨酯。
8.一种生产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软体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方法包括步骤:
A: 在增强内层(101)的内外两面涂覆上第一粘合胶层(102)和第二粘合胶层(103);
B: 将已涂覆第一粘合胶层(102)和第二粘合胶层(103)的增强内层(101)放卷在三层共挤的流延设备上,在三层共挤设备上挤出静电消散层(107)、阻隔层(106)和第二聚氨酯层(105),使得所述静电消散层(107)、阻隔层(106)和第二聚氨酯层(105)与已涂覆第二粘合胶层(103)和第一粘合胶层(102)的增强内层(101)热熔并贴合在一起,从而得到静电消散层(107)、阻隔层(106)、第二聚氨酯层(105)、第二粘合胶层(103)、增强内层(101)和第一粘合胶层(102)合为一体的复合膜;
C: 通过单层流延设备把步骤B中所述的复合膜放卷,将第一聚氨酯层熔胶涂覆在所述步骤B中的复合膜上,通过与热熔胶熔合和挤压辊压合,把第一聚氨酯层(104)和所述复合膜熔贴在一起,合为一体,便制成了本发明的新型软体复合材料。
9.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软体复合材料制成的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由新型软体复合材料制成,所述新型软体复合材料包括:增强内层(101)、在所述增强内层(101)的内外表面涂覆有聚氨酯层,所述新型软体复合材料还包括至少一层静电消散层(107)和至少一层阻隔层(106)。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新型软体复合材料制成的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装置采用高频热合高周波焊接的方式将新型软体复合材料制成所需要形状和/或体积的囊体,对油气挥发具有超强的阻隔性并且通过将里面静电消散层(107)引出的部分连通到囊体外面的可放电物体上,将罐体内的静电安全释放消散出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魏东金,未经魏东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290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分步酶解技术制备鹿血蛋白肽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增溶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