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偏压状态下明暗交界段隧道进洞开挖支护结构及施工工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161655.2 | 申请日: | 2013-05-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062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 发明(设计)人: | 朱培良;张士励;许建兴;吴旭初;方永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宏途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E21D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 代理人: | 常永平 |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偏压 状态 明暗 交界 隧道 进洞 开挖 支护 结构 施工 | ||
1.一种偏压状态下明暗交界段隧道进洞开挖支护结构,包括管棚(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偏压挡土墙和套拱,所述套拱上拱脚(4)支撑在山体暗面(7)上,所述山体暗面(7)通过间隔设置的注浆小导管(5)加固,所述套拱下拱脚(3)暗藏在偏压挡土墙体(8)上,所述偏压挡土墙体(8)设置在山体明面,由偏压挡土墙体本体和偏压挡墙基础(2)组成,所述偏压挡墙基础(2)支撑在山体基岩(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偏压状态下明暗交界段隧道进洞开挖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压挡土墙体(8)外侧面镶有镶面料石(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偏压状态下明暗交界段隧道进洞开挖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压挡土墙体(8)的斜度为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偏压状态下明暗交界段隧道进洞开挖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拱内拱架为工字钢拱架,沿行车道中线或隧道中线的布置间距为8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偏压状态下明暗交界段隧道进洞开挖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小导管(5)长度为5米,在山体暗面(7)支撑套拱上拱脚(4)位置的布置间距为0.5*0.6米;所述注浆小导管(5)在山体暗面(7)坡面的布置间距为1.0*1.0米,且呈梅花状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偏压状态下明暗交界段隧道进洞开挖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压挡墙基础(2)设置有插入山体基岩(1)的锁脚锚杆(11)。
7.采用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偏压状态下明暗交界段隧道进洞开挖支护结构进行隧道进洞开挖的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一,先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测放隧道的中心线及边线,测绘明暗交界段横断面图,并根据山体边坡线与隧道的平面关系,确定明洞暗挖段施工范围;
步骤二,套拱上拱脚位置的仰坡开挖,开挖时清除土质覆盖层及松散,控制好开挖面,减少对原山体的扰动,套拱上拱脚开挖后及时采用注浆小导管进行坡面加固;
步骤三,山体明暗交界段及明洞远山体侧的偏压式挡墙基础施工;
步骤四,在隧道洞口明洞处安装、钢格栅拱架及预埋定位孔口管,并使钢格栅拱架的下拱脚置于拟施工的偏压挡土墙体内,一端与偏压挡土墙体内的预埋型钢焊接连接,另一端与边坡支护小导管焊接连接,然后在钢格栅拱架外安装套拱外模板并浇筑拱体混凝土,同时,对浇筑完成的混凝土保湿养护不少于14天;
步骤五,当套拱拱体混凝土强度达到70%设计强度后,在原山体明侧进行管棚施工;
步骤六,在原山体暗侧进行剩余部分管棚施工;
步骤七,偏压挡土墙墙身部分墙身外侧采用毛面花岗岩细料石砌块按一丁一顺砌筑施工;
步骤八,管棚施工完成后,采用台阶法进行明暗交界段的洞身开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偏压状态下明暗交界段隧道进洞开挖支护结构进行隧道进洞开挖的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的仰坡的坡度不超过90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偏压状态下明暗交界段隧道进洞开挖支护结构进行隧道进洞开挖的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的钢格栅拱架为工字钢拱架,沿行车道中线或隧道中线间距为0.5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宏途交通建设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省宏途交通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165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