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双向无线智能控制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61082.3 | 申请日: | 2013-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9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邹庆;邹亮;程钟源;金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宁市沃尔勒司工控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0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双向 无线智能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同时具有无线语音对讲功能和工业控制信号无线传输功能的多功能双向无线智能控制器,是现代无线移动通讯技术在信号传输领域的推广综合应用,利用无线通讯技术,在不方便敷设通讯线缆的情况下,将语音信号、数字量信号、模拟量信号、以太网信号进行远距离的无线传输,从而达到节约线缆和降低成本的目的。控制器具有双向转换信号的功能,既能将检测到的语音信号、数字量信号、模拟量信号、以太网信号转换成无线电信号,又能将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转换成相应的语音信号、数字量信号、模拟量信号、以太网信号。至少两台配对使用,也可多台配对,组成无线信号传输网络,多台使用时可实现多台设备之间的实时无线通讯及其信号无线传输。可以用于如代替带有语音通讯线缆、数字量信号电缆、模拟量信号电缆、以太网信号电缆的堆取料机、港口卸煤机和其它大型移动设备的信号通讯线缆,实现无线语音信号和控制信号传输,同时能被应用于工厂、野外厂矿和不方便敷设通讯电缆或敷设距离过远的场所。
背景技术
在现代语音信号和控制信号传输领域,大部分信号传输还依然停留在有线连接的方式上,如堆取料机、港口卸煤机和其它大型移动设备均带有大量的通讯电缆,由于通过卷盘的方式进行移动,使得电缆破损断裂,从而导致信号丢失,而如需更换电缆,维护成本高,为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就需要结合当今不断发展的无线通讯技术研发出能广泛应用于语音信号和控制信号同时传输的一种双向无线智能控制器。当今不断发展的无线通讯技术是本发明的核心技术支持。
发明内容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利用现代无线通讯技术替代电缆实现对语音信号和数字量信号、模拟量信号、以太网信号的双向无线传输。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包括至少两台双向无线智能控制器。每一台控制器主要由天线(A1),远距离无线通讯模块(A2),电源(A3)、主控板(A4)、语音接口模块(A5),无线通讯连接及参数显示模块(A6)、控制程序(A7)、机器外壳(A8)组成。
每台控制器通过在许可证频道下的射频工作,通过设定相同的通讯频率建立起不间断的通讯,两控制器可以不设地址,不分主从互相传递信号变化情况,实现语音信号、数字量信号、模拟量信号、以太网信号的实时传输。也可以通过设定不同地址的方式组成中心管理,分散控制传输网络,设置为中心管理的双向无线智能控制器可以在无线通讯距离有效的范围内(无线通讯距离超过0.1公里,但不局限于10公里)与设置为分散控制的多个无线智能控制器同时建立起通讯连接,已经通过频率选择和地址设定组成的自适应无线网络的集散控制传输系统的双向无线智能控制器,都不再受其它不同频率、不同地址设定的集散无线控制传输系统的设备的干扰。
多功能双向无线智能控制器同时具有自诊断功能、互相检测对方设备是否在线、故障输出告警功能,进一步提高了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和高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非限定性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两台双向无线智能控制器组成的传输网络应用图。
图3为多台双向无线智能控制器组成的集散传输网络应用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参考附图,详细解释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在解释本发明的过程中,将会省略对已知功能及结构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这是本发明的一个非限定性的设备结构示意图。其中主控板A4是核心,主要是通过运行控制程序(A7),从语音接口模块(A5)实时读取采集到的语音信号,并编译成无线信号,通过远距离无线通讯模块(A2)以及天线(A1)发送出去,同时又从天线(A1)、远距离无线通讯模块(A2)接收来自同一网络组的另一台双向无线智能控制器发送过来的无线信号,通过内部控制程序A5将收到的无线信号编译成语音信号通过语音接口模块(A5)发送出去,同时,主控板将自身采集到的数字量信号、模拟量信号、以太网信号同样按照以上工作方式来进行信号收发处理。远距离无线通讯模块(A2)主要是处理来自主控板(A4)的控制指令,通过天线A1进行信号的发射和接收。无线通讯连接及参数显示模块(A6),主要是起人机界面作用,通过这一功能,用户可对控制器A4的控制参数进行修改设定,或查询跟踪运行情况。控制程序A7是保证以上设备各部件的正常协同工作。电源A3是设备的动力来源。上述部件都是安装在外壳A8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宁市沃尔勒司工控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宁市沃尔勒司工控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10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物质颗粒生产线物料集成自动控制系统
- 下一篇:铁轨伸缩缝填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