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分子复合电热材料、其制备方法、以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60492.6 | 申请日: | 2011-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18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春学 |
主分类号: | H05B3/10 | 分类号: | H05B3/10;H05B3/34;C09D5/2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钟晶;金鲜英 |
地址: | 432100 湖北省孝感***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分子 复合 电热 材料 制备 方法 及其 用途 | ||
1.一种高分子复合电热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分子复合电热涂料和承载这种涂料的基材,所述高分子复合电热涂料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高分子树脂基料含有1~50重量份的导电填料、1~30重量份的助剂和100~600重量份的溶剂;所述基材为薄的、柔性的且适合于涂覆涂料性物体的材料,
所述高分子树脂基料选自环氧树脂、聚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
所述导电填料含有导电碳黑作为必要成分,所述导电碳黑的配合量相对于100重量份的高分子树脂基料为3重量份以上,
所述导电碳黑为特导电碳黑、超导电碳黑或乙炔碳黑,
所述导电填料除导电碳黑外,均为辅助导电填料,所述辅助导电填料的配合量相对于100重量份的高分子树脂基料为0~45重量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分子复合电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为塑料薄膜、玻璃纤维布、无纺布、化纤布或棉本色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分子复合电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导电填料为导电石墨,该导电石墨的平均粒径为1~5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分子复合电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为偶联剂、增塑剂、稳定剂、分散剂、润滑剂和其它助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分子复合电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偶联剂为KH550、KH570、A151、OFS-6020、DL602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偶联剂在高分子复合电热涂料中的配合量为相对于100重量份的高分子树脂基料为0.1~10重量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分子复合电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或二苯甲酸二乙二醇酯;所述增塑剂在高分子复合电热涂料中的配合量为相对于100重量份的高分子树脂基料为0.1~20重量份。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分子复合电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为Tween20、Tween40、Tween60或Tween80;所述分散剂在高分子复合电热涂料中的配合量为相对于100重量份的高分子树脂基料为0.1~10重量份。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分子复合电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剂为石蜡、聚乙烯蜡或硬脂酸;所述润滑剂在高分子复合电热涂料中的配合量为相对于100重量份的高分子树脂基料为0.1~10重量份。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分子复合电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其它助剂为钙、镁、铝、锡、锌、钛、钡的氧化物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其它助剂在高分子复合电热涂料中的配合量为相对于100重量份的高分子树脂基料为0.1~20重量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分子复合电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甲苯、二甲苯、丙酮、甲乙酮、乙醇、丙醇、醋酸乙酯或醋酸丁酯。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分子复合电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是作为织物的玻璃纤维布、化纤布或棉本色布,并且是预织入电极基材,所述预织入电极基材是在其织布过程中,用导电细丝成组取代上述织物指定位置的经向纤维而成;所述导电细丝选自金属纤维、金属丝复合棉纱或金属细丝,直径为0.03~0.5mm;所述成组为5~100棵导电细丝紧邻并排组成一组,每一组导电细丝构成所述高分子复合电热材料的一条导电电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高分子复合电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电极的宽度为3~15mm,在所述预织入电极基材上是以2的倍数成对出现,每对电极外沿的距离为30~600mm。
13.根据权利要求1~12的任一项所述的高分子复合电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复合电热材料适合在0~160℃以内的低温加热应用,尤其适合应用于建筑物供暖、动植物的采暖及保温、粮食的烘烤干燥以及远红外理疗保健。
14.权利要求1~12的任一项所述的高分子复合电热材料在0~160℃以内的低温加热领域的应用,尤其适合应用于建筑物供暖、动植物的采暖及保温、粮食的烘烤干燥以及远红外理疗保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春学,未经李春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049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