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抱箍型圆截面锚杆抗滑桩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60207.0 | 申请日: | 2013-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66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蔡清;程江涛;万凯军;陈星星;黄静;郑陨;陈定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54 | 分类号: | E02D5/54;E02D5/76 |
代理公司: | 武汉金堂专利事务所 42212 | 代理人: | 胡清堂 |
地址: | 43008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抱箍型圆 截面 锚杆抗滑桩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滑坡、边坡防治和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抱箍型圆截面锚杆抗滑桩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抗滑桩桩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桩身刚度大、自稳性能高,能抵抗较大的滑坡推力,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被广泛用于滑坡治理工程中。抗滑桩桩体一部分嵌固于滑动面以下,通过滑动面以下稳定地层提供的反力来抵抗滑体推力,这种下端固定,上端自由的悬臂梁式受力模式使得抗滑桩的桩身截面较大,嵌入稳定地层所需桩体较长,建造材料耗费较多。锚杆抗滑桩的出现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在桩顶段设置可施加预应力的锚杆或锚索,抗滑桩受力体系变成了下端固定、上端铰接,使得抗滑桩抵抗滑体推力时不会出现仅桩体后侧受弯的情况,而是抗滑桩桩前后同时受弯矩,减小了桩身内力,充分发挥了锚杆的抗拉能力和抗滑桩的抗弯能力,达到了减少桩身截面尺寸和抗滑桩嵌固段长度的目的。
抗滑桩截面形式主要有矩形和圆形,圆形抗滑桩结构匀称,机械成孔方便,不仅被广泛应用于滑坡主滑方向不明确的复杂滑坡治理中,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适用于机械成孔的基坑支护和高边坡治理工程中。传统的圆形锚拉抗滑桩一般采用预留锚杆孔或定位钻机直接从桩身钻进的施工方法,很难确保锚杆投影线准确设置在圆形截面的对称轴线上,从而导致实际桩体受力与设计不符,这样既不能充分发挥桩体的抗弯能力,还使桩体受到扭矩作用,达不到圆形锚杆抗滑桩的预期支护效果,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发明一种新型的圆截面锚杆抗滑桩对于复杂滑坡、高陡边坡治理和深基坑支护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结合锚杆抗滑桩受力模式和圆形截面抗滑桩的结构优势,以解决锚杆和圆形抗滑桩的连接为切入点,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施工方便的抱箍型圆截面锚杆抗滑桩及其施工方法。
本发明一种抱箍型圆截面锚杆抗滑桩,包括:圆截面抗滑桩、抱箍型钢带、钢钉、锚杆、锚具和挂网喷砼层;在圆截面抗滑桩上弧面箍有抱箍型钢带,锚杆穿过抱箍型钢带直线段上的锚杆预留孔连接锚固,且在钢带直线段外侧配合锚杆入射角度设置斜托,锚具与斜托之间设置钢垫板,砼封锚设置在斜托上,在抱箍型钢带带外挂有挂网喷砼层,钢钉插入挂网喷砼层、抱箍型钢带和圆截面抗滑桩上的钢钉预留孔中。
本发明一种抱箍型圆截面锚杆抗滑桩施工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①将圆截面抗滑桩穿过滑体和滑带打入滑床中;
②在圆截面抗滑桩外部弧面上箍有抱箍型钢带;
③钢钉涂抹植筋胶后插入桩身、抱箍型钢带的钢钉预留孔;
④在预定位置钻孔、放置锚杆,将锚杆穿过滑体和滑带打入滑床并注浆后;
⑤利用锚具将抱箍型钢带固定在圆形抗滑桩上;
⑥在钢带直线段外侧配合锚杆入射角度设置斜托;
⑦锚具与斜托之间设置钢垫板,然后用混凝土将锚具和钢垫板进行封装;
⑧最后在钢带外延进行挂网喷砼。
所述的圆截面抗滑桩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抗滑桩桩身上端外侧沿径向等距布置3~8个钢钉预留孔。
所述的抱箍型钢带采用钢板压制成型,中部圆弧段为半圆形,内径与圆形抗滑桩直径一致,两端直线段与半圆端头切线垂直;圆弧段等距布置五个钢钉预留孔,与圆形抗滑桩上的钢钉预留孔位置重合,两侧直线段各布置一个锚杆预留孔。
本发明抱箍型圆截面锚杆抗滑桩的技术优点如下:
(1)本发明结合锚杆抗滑桩受力模式和圆形截面抗滑桩的结构优势,将锚杆的作用反力通过抱箍型转化为对桩身的径向压力,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较强的抗压能力,使其合力方向与桩截面对称轴重合,充分发挥了抗滑桩的抗弯能力和锚杆的抗拉能力,避免了锚杆施工破坏抗滑桩桩体结构,防止锚杆抗滑桩在使用过程中受扭矩作用。
(2)本发明节省桩身材料,便于机械成桩,适用于复杂滑坡、高边坡治理和深基坑支护工程。
(3)本发明抱箍连接部维修方便,必要时只需凿开挂网喷砼层,解除锚具即可对钢带、钢钉等部件进行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抱箍型圆截面锚杆抗滑桩治理滑坡示意图。
图2为抱箍型圆截面锚杆抗滑桩横断面图。
图3为抱箍型圆截面锚杆抗滑桩立面图。
图4为锚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02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级水力喷射分段压裂管柱的压裂工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黄浆水酿造白酒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