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动车LED前大灯散热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59869.6 | 申请日: | 2013-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65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陈利昕;钟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F21V29/02 | 分类号: | F21V29/02;F21W101/1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宋连梅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动车 led 大灯 散热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LED前大灯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机动车前大灯也称机动车前照灯,是为机动车主要照明设备。由于灯壳内外温差大,出于防止灯壳内壁起雾的考虑,大灯灯壳一般是密闭的。大灯灯壳虽然留有小透气孔或透气阀平衡内外气压,但其散热效果极其有限。LED技术在汽车上大灯上的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密闭灯壳导致温度升高对LED造成的光衰及永久性破坏,并且,目前可以直接用于机动车前大灯(发热低、耐热好、光衰低)的大功率LED往往价格昂贵。
大灯的散热方式除了通过透气孔或透气阀被动散热,还有在灯外壳上设计散热片进行被动散热和热管导热至外置散热片以及针对散热片加装风冷散热设备实现主动散热。大灯灯壳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在散热设计中通过加大内外空气流动虽然提高了散热效率,但由于内外温差较大,空气中的水在灯壳上冷凝的几率也大大增加,影响大灯的照明效果。
另外,机动车的散热器在使用时,其动力源一般直接来源于机动车的车载电瓶,因此在机动车停车时,若停止供电可能导致LED灯过热,但如果继续供电,很有可能导致电瓶欠电的问题,并且造成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机动车LED前大灯散热系统,能够将热源产生的能量转换成电能,供散热系统使用,既环保又节约资源;并且散热效果优良。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机动车LED前大灯散热系统,所述散热系统包括一LED灯热源、一温差半导体发电元件模块、一DC-DC降压电路模块以及一散热器模块,所述温差半导体发电元件模块包括一冷端以及一热端,所述散热器模块包括散热片以及一直流风扇,所述LED灯热源通过一第一热管与散热片相连,所述温差半导体发电元件模块的热端与一发动机热源相连,所述温差半导体发电元件模块的冷端还通过一第二热管与散热片相连,且所述温差半导体发电元件模块还通过所述DC-DC降压电路模块连接至直流风扇。
进一步地,所述DC-DC降压电路模块的输入端与温差半导体发电元件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DC-DC降压电路模块的输出端与直流风扇相连,且所述DC-DC降压电路模块的输出端电压通过一电阻R1和一电阻R2分压后,电阻R1和电阻R2连线的中间点与PWM信号控制器的检测端相连。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的直流风扇的动力源来自热源的热量,即不影响机动车的车载电源,又能够节省能源;既环保又节能;另外,当热能不足时,可直接通过散热片进行散热,双重的散热设备,使得散热效果更优,效率更高;另外,本发明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市场应用前景大。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框图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DC-DC降压电路模块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LED前大灯散热系统,所述散热系统包括一LED灯热源、1一温差半导体发电元件模块2、一DC-DC降压电路模块3以及一散热器模块4,所述温差半导体发电元件模块2包括一冷端以及一热端,所述散热器模块4包括散热片41以及一直流风扇42,所述LED灯热源1通过一第一热管5与散热片41相连,所述温差半导体发电元件模块2的热端与一发动机热源10相连,所述温差半导体发电元件模块2的冷端还通过一第二热管6与散热片41相连,且所述温差半导体发电元件模块2还通过所述DC-DC降压电路模块3连接至直流风扇42。
如图2所示,所述DC-DC降压电路模块3的输入端正负极与温差半导体发电元件模块2的输出端正负极相连,所述DC-DC降压电路模块3的输出端正负极与直流风扇42正负极相连,且所述DC-DC降压电路模块3的输出端电压通过一电阻R1和一电阻R2分压后,电阻R1和电阻R2连线的中间点与PWM信号控制器的检测端相连。
图2中,本实施例的DC-DC降压电路模块是由场效应管Q、续流二极管D、电感L、电容C构成的,且通过电阻R1和电阻R2比例分压送PWM控制器实现闭环负反馈,实现输出电压稳定可调。
工作原理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工程学院,未经福建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598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