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59867.7 | 申请日: | 2013-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762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陈思翰;张军光;陈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3/00 | 分类号: | G02B13/00;G02B13/1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9 | 代理人: | 程文敢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携式 电子 装置 与其 光学 成像 镜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与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相关,且尤其是与应用六片式透镜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相关。
背景技术
近年来,手机和数字相机的普及使得包含光学成像镜头、镜筒及影像传感器等的摄影模块蓬勃发展,手机和数字相机的薄型轻巧化也让摄影模块的小型化需求愈来愈高,随着感光耦合组件(Charge Coupled Device,简称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组件(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简称CMOS)的技术进步和尺寸缩小,装戴在摄影模块中的光学成像镜头也需要缩小体积,但光学成像镜头的良好光学性能也是必要顾及之处。
现有的光学成像镜头多为包括四片透镜的四片式光学成像镜头,由于透镜片数少,光学成像镜头长度可以有效限制于一定长度范围内,然而随着高规格的产品需求愈来愈多,使得光学成像镜头在像素及质量上的需求快速提升亟需发展更高规格的产品,如利用六片式透镜结构的光学成像镜头。然而,现有的六片式光学成像镜头,如:美国专利公告号7663814及8040618,其镜头长度长达21mm以上,不利于手机和数字相机等携带型电子产品的薄型化设计,因此亟需开发成像质量良好且镜头长度较短的六片式光学成像镜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通过控制各透镜的凹凸曲面排列及/或屈光率配置等特性,而在维持良好光学性能并维持系统性能的条件下,缩短系统长度。
依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一光圈、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一第五透镜及一第六透镜,每一透镜具有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其像侧面包括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第四透镜的该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包括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及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其中,具有屈光率的透镜总共只有六片。
其次,本发明可选择性地控制部分参数的比值满足条件式,如:
控制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以T3表示)、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宽度(以G23表示)与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宽度(以G45表示)满足:
T3/(G23+G45)≦1.9 条件式(1);
或者是控制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以T1表示)与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以T2表示)满足:
1.9≦T1/T2 条件式(2);
2.1≦T1/T2 条件式(2');
或者是控制T3与G23满足:
T3/G23≦2.3 条件式(3);
或者是控制T1、T2及第五透镜与该第六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宽度(以G56表示)满足:
1.4≦T1/(G56+T2) 条件式(4);
或者是控制T3及第一至第六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五个空气间隙宽度总和(以Gaa表示)满足:
2≦Gaa/T3≦4.5 条件式(5);
或者是控制T1与T3满足:
1.2≦T1/T3 条件式(6)。
前述所列的示例性限定条件式亦可任意选择性地合并施用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并不限于此。
在实施本发明时,除了上述条件式之外,亦可针对单一透镜或广泛性地针对多个透镜额外设计出其他更多的透镜的凹凸曲面排列等细部结构及/或屈光率,以加强对系统性能及/或分辨率的控制,例如将第二透镜的物侧面设计为更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或将第六透镜的物侧面设计为更包括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等。须注意的是,在此所列的示例性细部结构及/或屈光率等特性亦可在无冲突的情况之下,选择性地合并施用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当中,并不限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未经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598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