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木家具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59329.8 | 申请日: | 2013-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03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田庆记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庆记 |
主分类号: | B27M3/18 | 分类号: | B27M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252023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木家具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具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红木家具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红木家具(英文学名:Mahogany furniture)始于明朝。其外观形体简朴对称,天然材色和纹理宜人。红木主要采用中国家具制造的雕刻、榫卯、镶嵌、曲线等传统工艺,即不用任何铁钉和胶粘剂。所以红木家具的造型和工艺中明显的民族性是对许多收藏者最有吸引力的部分,很多人称红木家具为人文家具、艺术家具。
红木家具在制造时,采用原木且完成后的成品不上漆,因此,红木家具容易氧化,变形,影响到红木家具的美观性和收藏价值。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减缓红木家具的变形的方法,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木家具的制造方法,以实现减缓红木家具的变形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红木家具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
A.根据设计方案中家具的外形、颜色、纹理选择原木;
B.将原木放置在烤窑中进行烘烤处理;
C.挑选合适尺寸的木材进行解板;
D.采用合金刀刨料,取直、取方;
E.制作燕尾榫、明榫、暗榫、半榫、套榫、长短榫、插肩榫、格肩榫、托肩榫、抱肩榫和托角榫;
F.将制作好的零部件采取卯榫结合;
G.对组装好后的家具进行刨面。
优选地,上述红木家具的制造方法中,所述步骤B处理后,原木的含水率为8%-10%。
优选地,上述红木家具的制造方法中,所述烤窑内的温度通过设置在窑炉上出气眼的大小进行控制。
优选地,上述红木家具的制造方法中,所述烤窑内设置有轨道跑车,所述原木在烤窑外排放好后通过轨道跑车推入烤窑内。
优选地,上述红木家具的制造方法中,所述原木含水率根据烤窑上排气孔蒸汽情况确定烘干程度。
优选地,上述红木家具的制造方法中,所述步骤C中选择精密带锯机进行解板。
优选地,上述红木家具的制造方法中,所述精密带锯机使用前选择锯齿左右均匀的锯条,且锯齿用砂轮机打磨。
优选地,上述红木家具的制造方法中,所述刨面为手工刨面。
从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红木家具的制造方法中在家具组装之前,先对原木进行烘烤,烘烤后提高了原木的稳定性,防止木材适度较大而产生的收缩、开裂、变形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红木家具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红木家具兴于明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红木家具中的“红木”不是泛指所有红色木材,也不是一种木材,而是当前国内对红木家具用材约定俗成的统称。按照国家标准的定义,红木家具是指以5属8类木料的芯材制成的家具:5属是以树木学的属来命名的,它们是紫檀属、黄檀属、崖豆属、铁刀木属和柿树属;8类则是以木材的商品名来命名的,它们是紫檀木类、花梨木类、香枝木类、黑酸枝木类、红酸枝木类、鸡翅木类、乌木类和条纹乌木类;芯材是指树木的中心、无生活细胞的部分,质地比边材坚实、致密,除此之外的木材制作的家具都不能称为红木家具。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木家具的制造方法,以实现减缓红木家具的变形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红木家具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
S101.根据设计方案中家具的外形、颜色、纹理选择原木。
红木家具在制造之前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的中标注家具的外形、颜色、纹理确定所用的木材的种类。
S102.将原木放置在烤窑中进行烘烤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庆记,未经田庆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593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性PP料二次套塑的工艺方法
- 下一篇:外骨骼机器人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