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对称耐氧化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158835.5 | 申请日: | 2013-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23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 发明(设计)人: | 贾奇博;杨海军;沈建权;刘必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01D71/56 | 分类号: | B01D71/56;B01D69/02;B01D6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对称 氧化 渗透 及其 制备 方法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对称耐氧化聚酰胺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大国,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4。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向海水、苦咸水辟源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渗透膜分离技术将日渐发挥重要作用。聚酰胺渗透膜具有亲水性好,通量大,以及离子截留率高的特点,并且有很好的机械性能,热稳定性和水解稳定性。目前聚酰胺膜的主要应用有纳滤膜(Nanofiltration,NF)、反渗透膜(Reverse Osmosis,RO)以及正渗透膜(Forward Osmosis,FO)等。但是,聚酰胺渗透膜在应用过程中存在氧化、浓差极化等问题,而影响其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渗透膜的耐氧化性和亲水性以及膜过程内浓差极化现象均对渗透膜性能产生极大的影响,是进行渗透膜结构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的三大因素。目前,高通量渗透膜的制备方法主要有相转化法和界面聚合法。其中,相转化法是最成熟且最早得到商业化应用的膜制备技术,相转变法制得可自支撑的一体化非对称膜:皮层与支撑层为同一种材料,膜支撑体与功能皮层嵌合,膜孔隙内的空气残存降低了孔隙率,阻碍水的通过,膜的内浓差极化偏高。而界面聚合法制备非对称渗透膜能优化膜结构,皮层更加致密,皮下层呈梯度的疏松。可以分别选择不同的皮层和支撑层,这样既可减小皮层厚度,又可消除引起压密的过渡层,从而减小浓差极化,提高水通量。但是聚酰胺渗透膜表面的氨基易被氧化成硝基,羟氨基,减小了表面亲水性,浓差极化现象明显,使水通量降低。因此改善膜的耐氧化性,使其在富氧条件下稳定运行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人们通过新的制膜工艺,使得聚酰胺渗透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成为RO膜的主流产品。相较于RO技术或其它膜分离技术,FO技术具有能耗低的先天优势,近年来发展迅速并成为研究热点,是实现低能耗海水脱盐的最佳途径,也可以用于海水渗透发电领域。因此,开发一种专用高通量耐氧化聚酰胺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对于膜渗透分离技术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对称耐氧化聚酰胺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工艺条件温和,设备简单,能耗低,周期短。
本发明的非对称耐氧化聚酰胺渗透膜的制备方法是利用界面缩聚合工艺。室温下,将单体均苯三甲酰氯(TMC)和间苯二胺(MPD) 在超滤支撑膜的外表面聚合一层聚酰胺皮层;再利用乙二酸、脱水剂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配合剂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对皮层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后处理,使得膜表面皮层更加致密,耐氧化性和亲水性大幅提高,有效的减小了内浓差极化对水通量的影响,得到高水通量和截留率的聚酰胺渗透膜材料。
本发明的一种非对称耐氧化聚酰胺渗透膜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中空纤维支撑膜层进行热处理,90℃条件下干燥60分钟,使膜充分干燥;
(2)将经步骤(1)处理过的膜浸入含有质量分数2%间苯二胺(MPD)水溶液中进行处理,使MPD分子渗入膜的表面;
(3)将经步骤(2)处理过的膜浸入含有质量分数0.5%均苯三甲酰氯(TMC)正己烷溶液中进行界面缩聚合,使MPD与TMC在膜表面发生第一步初始反应,反应30~50秒后取出,形成一层初始膜;
(4)将经步骤(3)处理过的膜置于90℃中烘箱中进行第二步反应,使两种单体充分反应,提高聚酰胺皮层的致密程度,实现膜对盐离子的高截留率,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出,二次水充分清洗,除去未反应的参与单体;
(5)将经步骤(4)制备的非对称聚酰胺渗透膜置于10%乙二酸水溶液中进行后处理,并在溶液中添加一定量的脱水剂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配合剂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反应一定时间,使乙二酸与聚酰胺充分反应,取出用二次水反复清洗。
其中,利用添加脱水剂的乙二酸水溶液对膜进行后处理的实验步骤为分为两个阶段:先配置质量为10%的乙二酸水溶液,将经过步骤(1)~(4)处理过的渗透膜进入该溶液中,室温下反应3小时,使膜表面氨基与乙二酸进行初始反应;再在溶液中加入质量分数为3%的脱水剂EDC和0.5%的配合剂NHS,完全溶解,磁力搅拌器充分搅拌均匀,室温下避光反应15~21小时,使膜表面氨基与乙二酸羧基进一步充分反应,减弱氨基的氧化效应,提高膜的耐氧化稳定性,并且膜表面羧基数目增加,使表面亲水化程度增强,降低了浓差极化对水通量的影响;将经过步骤(1)~(5)处理过的膜用二次水充分清洗干净,除去残余乙二酸单体,在二次水中保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588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