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流导通元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158599.7 | 申请日: | 2013-05-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47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8 |
| 发明(设计)人: | 黎易耕;王钟雄;林鸿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乾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33/48 | 分类号: | H01L33/48;H01L33/62 |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72003 | 代理人: | 赵根喜,吕俊清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流 元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电流导通元件,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用于电路的电流传导的电流导通元件。
背景技术
现今社会对于电子产品的依赖性日益提高,人们身边总是存在有电子产品,而电子产品内部更是具有电路。并且不论是简单的电路,亦或是复杂的电路,总是会包括基本的被动元件,例如电阻元件、电容元件、电感元件或是用于保护电路的过电流保护元件等。
以过电流保护元件为例,请参照图1,其为现有过电流保护元件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过电流保护元件1包括基板10、导通孔11、第一电极层12、第二电极层13、导电结构15以及过电流保护结构16。基板10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01与第二表面102。导通孔11贯穿于基板10并具有开口111、112。开口111、112分别位于基板10的第一表面101与第二表面102。第一电极层12与第二电极层13分别配置于基板10的第一表面101与第二表面102。导电结构15配置于导通孔11内并接触于第一电极层12与第二电极层13,导电结构15用以与第一电极层12与第二电极层13形成电流传导路径。过电流保护结构16配置于第二电极层13上并位于电流传导路径上。此外,可依需要进一步配置保护层17于基板10的第一表面101且位于第一电极层12具有的第一电极部121与第二电极部122之间。
从图1可以清楚看出,现有过电流保护元件1的第一电极层12、第二电极层13以及保护层17分别覆盖于导通孔11的开口111、112。又由于导电结构15填充于导通孔11内时会有气体的产生而使得导通孔11内形成多个隙缝,因此,在后续的高温工艺或是热胀冷缩测试中,常会因为温度剧烈变化造成压力增加的情况下,而使得导通孔11内这些孔隙内的气体无法顺利排出,进而造成导电结构15自导通孔11冲出导致第一电极层12、第二电极层13以及保护层17剥落的情况。
上述仅以过电流保护元件为例进行说明,而具有与上述结构类似的各种被动元件,在制作的过程中则普遍存在着与上述相同的问题,因此,如何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改善,实为值得关注的重点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就是在提供一种电流导通元件,以解决现有结构因温度剧烈变化造成压力增加的情况下,而使得导通的气体无法顺利排出,进而造成导电结构自导通孔冲出,导致电极层或保护层剥落的问题。
为达上述优点,本发明提出一种电流导通元件,包括基板、导通孔、电极层以及导电结构。导通孔贯穿于基板并具有开口。电极层配置于基板,导通孔的部分开口露出于电极层。导电结构配置于导通孔内并接触于电极层,导电结构与电极层形成电流传导路径。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导通孔包括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电极层包括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第一开口位于第一表面,第二开口位于第二表面,第一电极层配置于第一表面,第二电极层配置于第二表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电极层包括第一电极部与第二电极部,第一电极部与第二电极部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导通孔的部分第一开口露出于第一电极部与第二电极部,且露出的部分第一开口位于第一间隙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流导通元件,还包括电阻层以及保护层。电阻层配置于基板的第一表面并位于第一间隙内。保护层覆盖于电阻层并位于第一间隙内,且第一电极部与保护层之间具有第二间隙,露出于第一电极部的部分第一开口分别位于第二间隙内,第一间隙包含第二间隙。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电极部与保护层之间具有第三间隙,露出于第二电极部的部分第一开口位于第三间隙内,第一间隙包含第三间隙。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电极层包括第三电极部与第四电极部,第三电极部与第四电极部之间具有第四间隙,导通孔的部分第二开口露出于第三电极部与第四电极部,且露出的部分第二开口位于第四间隙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流导通元件,还包括电阻层与保护层。电阻层配置于基板的第二表面并位于第四间隙内。保护层覆盖于电阻层并位于第四间隙内,且第三电极部与保护层之间具有第五间隙,露出于第三电极部的部分第二开口位于第五间隙内,第四间隙包含第五间隙。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四电极部与保护层之间具有第六间隙,露出于第四电极部的部分第二开口位于第六间隙内,第四间隙包含第六间隙。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流导通元件,还包括过电流保护结构,配置于第一电极层并位于电流传导路径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乾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乾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585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铝基LED的MCOB封装工艺
- 下一篇:垂直型LED芯片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