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在突发模式中对静态图像进行高质量处理的方法和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57960.4 | 申请日: | 2013-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792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阿伦·库马尔;约书亚·卢西恩·戴格尔;斯蒂芬·理查德·德苏扎;安托万·吉勒斯·约瑟夫·布歇 | 申请(专利权)人: |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32 | 分类号: | H04N5/232;H04N5/76;H04N5/91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袁飞 |
地址: | 加拿大安大*** | 国省代码: | 加拿大;CA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突发 模式 静态 图像 进行 质量 处理 方法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数字摄相机,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在突发模式中对静态图像进行高质量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数字摄相机(包括内置于智能手机以及其他多功能电子设备中的数字摄相机)常具有连续捕捉图像序列的突发模式。在突发模式中,捕捉图像的速率通常比对数据进行高质量处理所需的时间更快。因此,很多数字摄相机具有突发管道或路径,在突发模式中,将来自图像传感器的数据导向到该突发管道或路径。然而,在突发管道中的处理通常比当捕捉单个静态照片时进行的处理的质量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适合于执行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方框图。
图2是示出了图1的电子设备的图像捕捉部件的方框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实施例的图像捕捉部件的方框图。
图4是针对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实施例的突发模式中静态图像的高质量处理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实施例的图像捕捉部件中的数据流程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实施例的图像部件中的数据流程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实施例的图像部件中的数据流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示出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附图。为了叙述的简单和清楚,可以在附图中重复附图标记以指示对应的或类似的元件。阐述很多细节以提供对本文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理解。可以实现示例实施例,而不需要某些这些细节。在其他实例中,没有详细描述周知的方法、过程和组件,以免使描述的示例实施例不清楚。说明书不被认为是受限于本文描述的实施例的范围。
对本文提到的方向或取向的任何引用是为了简洁,而不意在是限制性的,除非本文明确说明。任何相对于图形用户界面(GUI)的方向性指代是与GUI的屏幕取向而非主机电子设备上的固定点或参考相关。为了简洁,本文使用的术语“用户界面”常指代GUI。为了本公开的目的,术语设备取向和设备位置被看作是等同的。
本公开提供了突发模式中的高质量静态图像处理。同时向分离的路径或管道发送由在突发模式中操作的图像传感器捕捉的数据。一个管道是突发管道,其中,以第一质量等级处理数据。第二管道是用于在更高质量等级处理。
根据本公开第一方案的第一示例实施例,提供了在突发模式下操作的图像处理设备上处理静态图像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第一质量处理由在突发模式中操作的图像传感器提供的数据,以产生第一质量处理数据;在以第一质量处理的同时,将数据存储到缓冲存储器中;以及,以第二质量处理在所述缓冲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数据,以产生第二质量处理数据,所述第二质量处理数据是以比所述第一质量处理数据更高的质量处理的。
根据本公开第一方案的第二示例实施例,提供了处理由在突发模式中操作的图像传感器提供的数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第一质量处理由图像传感器提供的数据,以产生第一质量处理数据;对所述第一质量处理数据进行编码,以产生若干第一质量静态图像;将由图像传感器提供的数据或所述第一质量处理数据存储到缓冲存储器中;以及,以第二质量处理在所述缓冲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数据,以产生第二质量处理数据,所述第二质量处理数据是以比所述第一质量处理数据更高的质量处理的。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案,提供了图像捕捉部件,包括:图像传感器,能够在突发模式中操作;图像编码器,用于将数据编码为静态图像;缓冲存储器;以及,与所述图像传感器、所述图像编码器和所述缓冲存储器耦合的图像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本文阐述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进一步方案,提供了图像处理设备,包括:图像传感器,能够在突发模式中操作;图像编码器,用于将数据编码为静态图像;缓冲存储器;以及,与所述图像传感器、所述图像编码器和所述缓冲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本文阐述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进一步方案,提供了具有计算机可读指令存储在其上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当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时,使处理器执行本文阐述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捷讯研究有限公司,未经捷讯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579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教学考勤记录装置
- 下一篇:处理在车辆上接收到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