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靶向治疗结核的RelA切割并TLR7激活基序修饰的锁核酸脱氧核酶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157280.2 申请日: 2013-04-28
公开(公告)号: CN103243098A 公开(公告)日: 2013-08-14
发明(设计)人: 付玉荣;伊正;伊星昊;伊鑫 申请(专利权)人: 付玉荣
主分类号: C12N15/113 分类号: C12N15/113;A61K48/00;A61P31/06
代理公司: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37216 代理人: 王伟霞
地址: 261031 山东省潍***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靶向 治疗 结核 rela 切割 tlr7 激活 修饰 核酸 脱氧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锁核酸脱氧核酶,尤其涉及一种能够靶向治疗结核的RelA切割并TLR7激活基序修饰的锁核酸脱氧核酶,同时涉及该锁核酸脱氧核酶在靶向治疗普通和耐药结核杆菌引起的感染、特别是L型耐药结核杆菌引起的潜伏和持留感染领域的用途。

背景技术

结核病位居单一病原引起病人死亡的严重传染病之首,每年有200多万人死于结核病,有近870万病例新发。过去十年以来,结核病发病率一直在持续增加,但是最近40年中没有任何特异性抗结核药物研发出来。尤其值得指出的是,目前全球至少有5000万人已感染了耐多药结核(multidrug-resistant TB,MDR)。在各种原因导致的(如艾滋病、衰老、肿瘤等)免疫低下人群中形势更为严峻,据统计在艾滋病患者中每年有50万人死于继发的结核病。我国属结核病高流行区,总数居全球第二。当前结核病已经取代狂犬病成为我国传染病中的第一位死因。

目前困扰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突出问题:

第一,大量潜伏感染病例的存在。全球有20亿人存在结核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的潜伏感染,通常一部分活菌会在宿主体内持续终生并随时可能活化增殖,要想从根本上根治结核病,就必须解决这一问题,然而要对潜伏感染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十分困难;

第二,多耐菌株的流行。据统计全球每年至少有27.3万耐药结核新发病例,有10%左右的新发结核病例携有MDR株(国内某些省份统计达到11%),而在曾经治疗过的病人中高达25%,其中药物诱导产生的L型(L-form)细菌的耐药问题更为突出;

第三,再燃与复发。Mtb是一种古老的胞内寄生菌,已经进化出了真核生物样的信号转导机制,能够调控宿主细胞的转运通路,以利于其在细胞内的存活;感染人体后寄生在单核/巨噬细胞内并通过抑制吞噬体-溶酶体融合、抑制吞噬体酸化、抵抗超氧离子及活性氮介质的杀伤、形成L型等机制在胞内长期持留。体内持留状态的Mtb具有活化潜能并可伺机四处播散。由于传统的抗结核药物主要通过干扰细菌DNA或细胞壁的合成在细菌繁殖阶段发挥作用,对内增殖缓慢的持留菌无作用,这使得抗痨治疗时间延长。Mtb的胞内持留既是潜伏感染形成的基础,也是参与多耐菌株产生以及导致治疗后再燃和复发的关键因素;

第四,防治效果的差异。结核感染后的转归取决于环境、结核菌和宿主间的相互作用,宿主的免疫素质和免疫状态是决定感染后转归的重要因素。同一标准治疗方案在不同免疫背景人群中的反应千差万别。

研究开发更为行之有效的结核病预防与治疗措施已成为当务之急。

显然,单纯依赖经典的化疗方案并不能解决以上问题,因此致力于开拓覆盖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措施,以对结核病进行全面、综合治疗的新领域将具有良好前景。WHO在90年代就提出了结核病药物治疗应与免疫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新理念。

在体内免疫压力环境中,或通过某些治疗药物的诱导作用,结核病患者体内有部分Mtb形成L型菌或称细胞壁缺陷型菌(cell-wall deficient forms,CWDF)并在体内长期存活和持留。MtbL型的形成,与结核病的久治不愈,再燃和复发,肺外播散,多药耐药等现象的形成密切相关。利用传统的细菌学技术所作的大样本研究表明:MtbL型在活动性结核和非活动性结核患者样本中都可以大量检出,在实际临床各期结核中,正常形态的Mtb与L型实际上是同时并存的,在结核病患者体内存在着各种处于不同代谢状态的Mtb。临床药物治疗时,结核病患者体内大部分的Mtb可在1-2周内被抗结核药物杀灭,但是为了杀灭残留的细胞内持留菌仍需维持化疗5个月以上。而如果形成了L型Mtb的感染,传统的抗结核药物将不起作用。那么常规抗结核药物的治疗程序就值得推敲。Mtb形成L型之后,对常规的抗结核药物将产生抗性,菌体形态因细胞壁缺损也表现为多形性。然而正是因为缺少了细胞壁屏障,对一些特殊基因药物如锁核酸脱氧核酶而言,反而更加有利于其进入细菌体内对靶分子进行切割。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付玉荣,未经付玉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572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