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微创埋线治疗的植入材料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157100.0 申请日: 2013-05-02
公开(公告)号: CN103230624A 公开(公告)日: 2013-08-07
发明(设计)人: 孙文善;王余民;马伊磊 申请(专利权)人: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
主分类号: A61L31/06 分类号: A61L31/06;A61L31/16;A61L31/10
代理公司: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2 代理人: 金重庆
地址: 200240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用于 微创埋线 治疗 植入 材料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传统针灸医学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微创埋线治疗的植入材料。

背景技术

微创埋线是一种应用生物材料作用于传统经络穴位,对穴位产生长效刺激来治疗疾病的方式。埋线疗法应用生物可降解材料例如羊肠线、PGLA等持续刺激经穴的治疗方式替代针刺治疗的反复多次刺激经穴的治疗方式,是现代针灸治疗模式的重大改进。通过各种生物可降解材料对穴位形成局部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和物理刺激,替代针灸针形成的局部物理刺激和无菌性炎症反应,通过经络信息的传导调整脏腑的平衡是临床微创埋线治疗各种疾病的基础。

经络信号传导在针灸治疗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循经感传是经络活动的重要表现,也是研究经络实质的基础。《黄帝内经》:“刺之道,气至而有效”,强调了感觉传导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沿经脉线存在着外周到外周的跨越脊神经支配节段的信息传递,这一过程涉及到感觉神经末梢的轴突反射和多种神经递质,目前认为外周跨节段信息传递是循经感传现象的重要生理学基础。通过在经络穴位上调节各种外周神经递质的浓度有可能增强经络信号传导,发挥更有效的治疗效应。

P物质(Substance P,简称SP)是1931年瑞典学者Euler等在马脑和小肠组织提取物中发现的活性物质,广泛存在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细神经纤维中,是具有生物活性的11肽,其氨基酸序列: H-Arg-Pro-Lys-Pro-Gln-Gln-Phe-Phe-Gly-Leu-Met-NH2。当神经受刺激后,P物质可在中枢端和外周端末梢释放,与NK1受体结合发挥生理作用。电刺激感觉神经或经细传入纤维传出的轴突反射和背根反射冲动可使外周端末稍释放P物质,引起该神经支配区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外渗等神经源性炎症反应。

关于经络线路皮肤反应和循经感传形态生理学问题的轴索反射接力联动学说认为各种形式的刺激作用于经络和穴位处的神经末梢,经轴索反射在其分支末端释放某种扩血管的或其他效应物质,使血管扩张、血浆外渗,同时也激活肥大细胞,使其释放出组胺,再作用于相邻节段的神经末梢,引起再一次轴索反射和效应物质的释放。如此一连串反应就造成潮红、风团,从局部延长为红线和皮丘带,并由此而形成双向性的经络感传。应用电生理学方法可以观察到微量P物质或组胺注于大鼠背部走太阳膀胱经的“肝俞”至“胆俞”一段的皮下部位,可以引起外周感觉神经末梢的传入放电明显增多。表明P物质可能是经脉线上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埋线疗法利用埋植材料形成的物理刺激和无菌性炎症刺激经穴发挥治疗作用,这种对穴位的感觉多局限于穴位局部,很少出现治疗上的循经感传或循经皮肤反应现象,可能与埋线材料本身形成的单纯的物理刺激或无菌性炎症刺激有关,因为没有足够的神经递质浓度而难以形成有效的经脉信息传递。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微创埋线治疗的植入材料。

本发明的再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微创埋线治疗的植入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微创埋线治疗的植入材料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微创埋线治疗的植入材料,包括PGLA骨架材料,和PGLA骨架材料表面涂覆的含有P物质的涂层,所述的涂层中P物质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001-5.0%,涂层厚度为0.001-0.5毫米。

所述的PGLA骨架材料是由乙交酯与丙交酯共聚而成,乙交酯与丙交酯的比例为75-90:25-10。

所述的涂层中P物质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01-1.0%,涂层厚度为0.01-0.2毫米。

所述的PGLA骨架材料为多股编织而成。

所述的涂层中P物质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05%,涂层厚度为0.015毫米。

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微创埋线治疗的植入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应用PGLA做为基质材料,将比例为75-90:25-10的聚乙交酯-丙交酯置于烘箱中24小时100℃干燥,然后在螺旋挤压机内制成温度为225℃的熔体,进行熔融纺丝,熔体经计量泵由喷丝头喷出,在介质为空气的丝室内固化,然后在筒管上对初生纤维拉伸,拉伸倍率为6-8倍,在温度为100℃的烘箱中定型4分钟,用编织机编织成线体材料;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571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