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乌贼快速生长品系的选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56938.8 | 申请日: | 2013-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224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刘长琳;陈四清;赵法箴;刘春胜;薛祝家;孙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李素红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乌 快速 生长 品系 选育 方法 | ||
1.一种金乌贼快速生长品系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基础群体构建与制定交配方案,亲体驯养和强化培育、亲体交配与产卵、苗种培育、苗种养成、苗种筛选与亲本选留和制定下一代育种计划,具体步骤如下:
(1)基础群体构建与制定交配方案
收集不同地理种群的金乌贼群体,建立快速生长品系选育的基础群体,根据种群间杂交和种群内自交的原则制定交配方案;
(2)亲体驯养和强化培育
亲体运至养殖场后采用中草药药浴消毒,杀灭体表病原;挑选出色泽正常、活动能力强、摄食积极、体重600g以上的亲体进行培育,光照强度控制在400~800Lx,水温18~25℃,盐度28~32,pH7.8~8.2,溶解氧保持在5mg/L以上,采用流水培育,并投喂鲜活饵料进行营养驯化,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3%,每日投喂2次,每天换水300%~400%;
(3)亲体交配与产卵孵化
在强化培育20天后,金乌贼雌雄亲体性腺发育成熟,通过种群间杂交和种群内自交,建立全同胞家系,金乌贼亲体放入2m3水体的培育池,且1只雌性对应1只雄性进行单独培育,培育池中放置1~2个海参筐架或网片为产卵基,用于金乌贼产卵附着,待亲体产卵达到300粒以上后,按照交配计划更换金乌贼雄性亲体,同时将产卵附着基从亲体培育池移出,并更换新附着基;将产卵附着基移入孵化池孵化,孵化用水温度20~25℃,pH7.8~8.2,盐度28~35,溶氧量大于6mg/L,连续不间断充气,光照强度500Lx~600Lx,受精卵经过24~26天孵化出膜;
(4)苗种培育
1)培育方法
幼体全部孵出后,每个家系随机选择200只幼体移到25m3水体的苗种培育池中混合培育,幼体从初孵至3日龄采用静水培育,以后开始换水,水交换量随仔乌贼的生长和密度的增大而逐步增加,根据水质情况每天换水20%~30%,以后逐渐增加至80%以上;培育用水经砂滤后使用,维持水体温度20~26℃,pH7.8~8.2,盐度28~32,溶氧量6mg/L以上,不间断充气;
2)饵料投喂
幼体培育饵料系列为卤虫成体—糠虾—小虾、蟹、小鱼;仔乌贼开口后开始投喂卤虫成体,15日龄后开始投喂糠虾,25日龄以后投喂活小虾和小鱼,饵料投喂时冲洗干净,每日投喂2次,早晚各一次;
(5)苗种养成
养成水温在14~26℃,pH7.7~8.2,盐度28~32,溶氧量6mg/L以上,不间断充气,养成饵料包括活体鱼虾和冰鲜饵料,活体鱼虾直接投喂,冰鲜饵料经过驯化后投喂,具体的投饵量根据摄食情况确定;其它日常管理同常规操作;
(6)苗种筛选与亲本选留
在养成过程中对金乌贼进行五次筛选,分别为在金乌贼苗种平均体重为10g、50g、100g、300g和600g时,分别以20%、30%、50%、70%和80%的筛选率进行,每次筛选标准为个体大、体色和体型正常、体质健壮者;在第3、4和5次筛选时,雌雄分别筛选,筛选出雌雄金乌贼数量比例为1:1,同时在第五次挑选时测量各个体的体重和胴长,并记录分析,以体重指标为主,胴长指标为辅,按照下列公式计算每个个体的生长值(Y):Y=体重×1+胴长×0.5,分别对雌雄个体的生长值由高到低进行排序,按照生长值结合形态特征从高到低进行筛选,选留个体采用侧鳍挂标志牌的方法标记个体的生长值排序号;第五次筛选的个体作为进行下一代繁育的亲本;
(7)制定下一代育种计划
按照亲本生长值名次同等的雌雄个体进行交配,制定下一代育种计划;按照以上步骤进行连续多代选育,最终选育出金乌贼快速生长品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5693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药增乳剂
- 下一篇:盐屋链霉菌代谢产物在防治番茄灰霉病菌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