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线性大口径光学元件快拆装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155941.8 | 申请日: | 2013-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53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 发明(设计)人: | 梁迎春;于福利;卢礼华;苏瑞峰;张庆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2B7/00 | 分类号: | G02B7/00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09 | 代理人: | 张伟 |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非线性 口径 光学 元件 拆装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元件拆装机构,具体涉及一种非线性大口径光学元件快拆装机构。
背景技术
应用于激光核聚变领域中的非线性大口径光学元件,承担着高能激光谐波转换的任务,工作中,大口径光学元件需进行在线更换及安装调试,且需保证大口径光学元件的精确安装定位。现有技术中,支撑框与调整框为面接触,安装调试所需时间长,且效率低,设计合理的拆装机构,用于大口径光学元件的在线更换及安装调试,可减少安装调试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非线性大口径光学元件在线更换及安装调试验中耗用时间长、效率低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非线性大口径光学元件快拆装机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非线性大口径光学元件快拆装机构包括支撑框、多个滚轮导柱、多个弹簧、多个紧钉螺钉、多个滚轮轴、多个滚轮、多个滚轮隔圈、四个锁紧片、四个锁紧片压块、提手、调整框、两个底板、两个挡板、四个锁紧头壳、四个锁紧销、八个锁紧块、四个锁紧螺钉、定位块和定位螺钉,所述支撑框的上表面、下表面、顶侧面和底侧面上均开有多个滚轮安装孔,滚轮安装孔为盲孔,每个滚轮安装孔内装有一个滚轮导柱,滚轮安装孔孔底与滚轮导柱之间设置弹簧,滚轮导柱通过紧定螺钉抵靠在滚轮安装孔侧壁上,滚轮导柱上开有滚轮轴孔,滚轮轴通过滚轮轴孔安装在滚轮导柱上,滚轮安装到滚轮轴上,滚轮隔圈安装到滚轮轴上,锁紧片安装到支撑框上,锁紧片压块放置在锁紧片上面,锁紧片和锁紧片压块连接到支撑框上,提手安装在支撑框外侧,支撑框放置在调整框上,调整框的前后侧面上各安装有一个底板,每个底板的上端面上安装有一个挡板,锁紧头壳安装在底板的端部,底板、锁紧头壳和两个锁紧块通过锁紧销连接,锁紧片夹持在两个锁紧块之间,锁紧螺钉安装到锁紧头壳上,锁紧螺钉通过卡紧头壳上的螺纹孔与锁紧块连接,锁紧螺钉挤压锁紧块,锁紧块夹紧锁紧片,定位块安装在调整框上,定位块上安装定位螺钉,滚轮安装孔孔底至滚轮外表面的最大距离大于滚轮安装孔的深度,上表面上的滚轮安装孔内的滚轮与挡板接触,下表面上的滚轮安装孔内的滚轮与调整框接触,顶侧面上的滚轮安装孔内的滚轮与底板接触,底侧面上的滚轮安装孔内的滚轮与底板接触。
位于支撑框上表面上所有滚轮的外表面至上表面的最大距离相等,位于底侧面上所有滚轮的外表面至底侧面的最大距离相等。
位于支撑框上表面的所有滚轮安装孔的中心线在同一平面内,位于支撑框上表面的所有滚轮的中心线相互平行,位于支撑框下表面的所有滚轮安装孔的中心线在同一平面内,位于支撑框下表面的所有滚轮的中心线相互平行,位于支撑框顶侧面的所有滚轮安装孔的中心线在同一平面内,位于支撑框顶侧面的所有滚轮的中心线相互平行,位于支撑框底侧面的所有滚轮安装孔的中心线在同一平面内,位于支撑框底侧面的所有滚轮的中心线相互平行。
根据装配要求,装配时,位于支撑框上表面和底侧面上的弹簧在装配时可选择安装或拆除。
锁紧片为弹簧钢片,由锁紧螺钉驱动两个锁紧块进行锁紧,实现大口径光学元件的径向定位。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本发明通过在非线性大口径光学元件支撑框上表面、下表面、顶侧面和底侧面安装滚轮,实现支撑框与调整框间的滚动连接,减少了在线调试时间,提高了在线调试效率;滚轮导柱下安装弹簧,有效地减小了外部机械结构变形及应力对大口径光学元件的影响;在调整框上安装定位块及定位螺钉,实现支撑框的定位,减少了定位时间;采用锁紧片进行大口径学元件的径向定位锁紧,减少了在线拆换及安装固定时间,提高了在线拆换及安装固定效率;锁紧片采用弹簧钢片,有效地减小了外部机械结构变形及应力对大口径光学元件的影响。本发明还具有结构简单和制造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装载非线性大口径光学元件后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非线性大口径光学元件快拆装机构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非线性大口径光学元件快拆装机构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非线性大口径光学元件快拆装机构去除调整框、底板和挡板后的立体图;
图6是图5的反向立体图;
图7是图4的a处放大图;
图8是图2的b处放大图;
图9是图5的c处放大图;
图10是图5的d处放大图;
图11是图5的e处放大图;
图12是图6的f处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559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