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楔形透镜大口径光学聚焦与频率转换系统的离线装校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55858.0 | 申请日: | 2013-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54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梁迎春;卢礼华;张庆春;于福利;陈家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27/62 | 分类号: | G02B27/6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09 | 代理人: | 张伟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楔形 透镜 口径 光学 聚焦 频率 转换 系统 离线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楔形透镜的离线装校平台,具体涉及一种楔形透镜大口径光学聚焦与频率转换系统的离线装校平台。
背景技术
在早期的激光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大口径光学聚焦与频率转换系统中通常采用双凸或单凸透镜作为聚焦元件,此时系统的理论入射光轴与出射光轴重合。对于这种系统,通常采用在大口径光学聚焦与频率转换系统壳体两端安装带有中心孔的盲板,使用激光束穿孔的方法来建立系统的基准光轴,然后以此为基准对聚焦元件和频率转换晶体的姿态进行离线装校。相对于双凸或单凸透镜,楔形透镜由于在实现聚焦功能的同时,能够较好的实现基频光和倍频光的分离,目前在大口径光学聚焦与频率转换系统中应用较多。但是,采用楔形透镜的光学聚焦与频率转换系统中,由于透镜楔角导致激光光束的折射,入射光轴和出射光轴之间存在一个相对较大的夹角,穿孔方法在这种大口径光学聚焦与频率转换系统无法使用。目前尚没有成熟的装置来实现使用楔形透镜的大口径光学聚焦与频率转换系统的精准离线装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使用楔形透镜的大口径光学聚焦与频率转换系统的精准离线装校,即精准确定系统的入射光轴和出射光轴,并以此为基准对内部光学元件的位姿进行精确调整,进而提供一种楔形透镜大口径光学聚焦与频率转换系统的离线装校平台。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楔形透镜大口径光学聚焦与频率转换系统的离线装校平台包括支撑平台、基准模块、重力补偿模块、光学聚焦与频率转换系统、普通光学平台、第一内调焦望远镜、第一内调焦望远镜调整座、第二内调焦望远镜和第二内调焦望远镜调整座,支撑平台和普通光学平台并列设置在实验地基上,并精确调平,重力补偿模块设置在支撑平台的首端,基准模块固装在支撑平台的末端,光学聚焦与频率转换系统的一端设置在重力补偿模块上,光学聚焦与频率转换系统的另一端与基准模块连接,第一内调焦望远镜调整座和第二内调焦望远镜调整座由左至右依次设置在普通光学平台上,第一内调焦望远镜设置在第一内调焦望远镜调整座上,第二内调焦望远镜设置在第二内调焦望远镜调整座上,
所述基准模块包括支撑法兰、角度转移法兰、角度补偿镜座、第一基准镜、第一压板、第二基准镜和第二压板,支撑法兰上设有透光孔,支撑法兰固装在支撑平台的末端,角度转移法兰固装在支撑法兰上,角度转移法兰上开有第一调焦孔和第二调焦孔,角度补偿镜座设置在角度转移法兰的第二调焦孔上,第一基准镜和第二基准镜分别通过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固装在第一调焦孔和第二调焦孔上,且第一内调焦望远镜的轴线与第一基准镜垂直并穿过第一基准镜的中心,第二内调焦望远镜的轴线与第二基准镜垂直并穿过第二基准镜的中心。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
1.本发明采用精密加工的角度转移法兰和基准镜确定大口径光学聚焦与频率转换系统的机械基准,基于机械基准建立入射光轴线和出射光轴线的基准,即第一内调焦望远镜和第二内调焦望远镜,实现了一种楔形透镜大口径光学聚焦与频率转换系统定轴装置。
2.本发明能够用于大口径光学聚焦与频率转换系统的定轴,且能够补偿实际使用状态时大口径光学聚焦与频率转换系统不同姿态下的重力变形误差,实现离线的高效批量装校。
3.本发明在装校平台上,基准模块是关键部件,其中角度转移法兰和角度补偿镜座依靠高精度的数控加工,保证了角度转移法兰安装基准与大口径光学聚焦和频率转换系统入射光轴线和出射光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并采用两个带有中心十字叉丝的半反半透镜来作为标示,而且使用第一内调焦望远镜和第二内调焦望远镜作为检测手段,检测精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图2是重力补偿模块的主剖视图;图3是图2的俯视图;图4是图2的侧视图;图5是光学聚焦与频率转换系统的光学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558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