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引流管套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55816.7 | 申请日: | 2013-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21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崔毅;赵钧浩;高战团;丛占福;侯剑锋;王浩;庄秀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圣博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7/00 | 分类号: | A61M27/00;A61M2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李玉秋 |
地址: | 13002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引流 套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引流管套管。
背景技术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cum sealing drainage,简称VSD)是指将引流管置于患处,用泡沫敷料来覆盖或填充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再用生物半透膜对之进行封闭,使其成为一个密闭空间,最后把引流管接通负压源,通过可控制的负压来促进创面愈合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近年来一种新兴的创伤治疗技术,具有高效引流减压、促进创面愈合和减少换药次数等优点,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急慢性创面的治疗,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此技术的核心技术之一是将多孔引流管置于患处,使创面产生的血液或脓血在负压的吸引下排出体外。
但现有的引流管只在引流管的底部分布有通孔。将引流管置于体内,使用过程中,脓血和血液可由引流管上分布的小孔被吸出体外,但是体内的一些组织在高负压的作用下,被迫吸入引流管,造成堵塞,同时也由于部分创面感染严重,渗出物中炎性分泌物较多,液体粘稠,易沉积于管壁,尤其是在引流2~3天后,引流量大为减少,黏贴膜部分失效,导致负压效果下降,引流物易干燥结痂而堵塞管道。这些问题已成为最常见最棘手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临床医生常常采用生理盐水和糜蛋白酶间断冲洗,以期能分解变性的蛋白质,使其变稀,与脓液以期被引出体外,但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套管式引流管在发生堵塞时,可将内置的芯管去除,进行冲洗和疏通,但是由于引流管是置于人体体内,在拔出芯管清洗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消毒完全,病菌可能会被携带进入人体体内,引起伤口的感染化脓。
公开号为CN20240977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改进的防堵塞胸腔闭式引流管,包括引流管、固定器以及阀门,其中所述固定器及阀门安装在引流管上,并且在引流管的全部内壁上优选设置有药物涂层:肝素-聚乙烯亚酰胺复合物。此抗凝物涂层能够有效的防止引流管堵塞所导致的胸水引流不畅而引起的积液积气等并发症,减少反复胸透次数,减轻患者痛苦。此引流管可防止纤维物质凝结形成血栓导致的堵塞,但依然没有解决体内的组织如被迫吸入引流管后造成的堵塞。
公开号为CN20245975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堵塞引流管,引流管本体的底部分布有通孔,本体内设置有芯管,芯管底部与通孔对应设有内通孔,芯管游离于引流管本体,方便取出清洗,可反复操作解决堵塞问题,但在芯管的清洗过程中如果没有消毒完全,易引入细菌,导致伤口的感染化脓。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引流管套管,该引流管套管使引流管无需清洗即可防止堵塞。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引流管套管,包括引流管和套在所述引流管外的生物可降解性外管,所述引流管和生物可降解性外管之间形成引流缓冲区,所述生物可降解外管管壁上设置通孔,所述通孔通过引流缓冲区与所述引流管相通,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引流管的引流孔径。
优选的,所述生物可降解性外管的横截面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与第三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与第三区域分布于第二区域两侧,所述第二区域的最大高度大于第一区域的最大高度和第三区域的最大高度。
优选的,所述引流管的横截面处于第二区域内。
优选的,所述引流缓冲区的横截面为扁平的截面。
优选的,所述生物可降解性外管的管壁厚度为0.3~1mm。
优选的,所述通孔的直径为1~3mm。
优选的,所述通孔规则排列于生物可降解性外管管壁上。
优选的,所述生物可降解性外管的基体材料还包括添加物。
优选的,所述添加物选自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和药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添加物的含量为基体材料质量的1/1000000~20%。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引流管套管,包括引流管和套在所述引流管外的生物可降解性外管,所述引流管和生物可降解性外管之间形成引流缓冲区,所述生物可降解外管壁上设置通孔,所述通孔通过引流缓冲区与所述引流管相通,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引流管的引流孔径。与现有套管式引流管相比,本发明在负压引流过程中,流体首先进入支架中经过缓冲区然后再进入引流管中,引流缓冲区的通孔小于引流管的引流孔径,可以起到较好的阻隔作用,防止人体组织被迫吸入引流管中造成阻塞,从而可保持负压引流的畅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引流管套管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引流管套管的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圣博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圣博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558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