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注油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155563.3 | 申请日: | 2013-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25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 发明(设计)人: | 沈皓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工业园区高登威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5C5/02 | 分类号: | B05C5/02;B05C11/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121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注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油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汽车的组装过程中,许多零件要通过注油处理,从而避免组装完成后的零部件在使用过程中各个元件之间相互磨损以及因受空气氧化而导致的零部件生锈,从而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以及出现安全隐患。
现有的注油装置,大多是针对具有规则形状的零部件进行注油,对不规则形状的零部件一般是采用浸泡的方式,这种方式使不需要注油的地方也被浸到油渍,不仅浪费了资源,还给操作者带来了麻烦,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设备的使用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油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注油装置,其包括:设置于工作台上的注油本体,设置于注油本体前端中部并契合第二零部件不规则边缘的圆弧前表面;起始端设置于圆弧前表面,尾端设置于注油本体内部的若干条注油孔;穿透所述注油本体且起始端设置于注油本体侧壁上的导油孔,及穿透所述注油本体底壁且尾端设置于注油本体内部的进油孔;其中,所述导油孔的两端被塞子密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若干条所述注油孔平行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注油孔与所述导油孔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油孔与所述进油孔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油孔的个数为2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注油装置,通过多个平行设置的出油孔,可以均匀的对不规则形状的零部件进行注油,本发明提供的注油装置结构简单,降低了企业的制造成本,易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汽车手刹组装仪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契合度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注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所示的防漏装装置与工作台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所示的防漏装装置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汽车手刹组装仪器,100;工作台,10;第一零部件,11;第二零部件12;第三零部件,13;定位装置,15;契合度测试装置,30;按压部,31;枢转轴,311;支撑杆,313;按压块,315;电机,317;支撑部,33;顶起部,35;固定块,351;气缸,353;注油装置,50;注油本体,51;圆弧前表面,53;注油孔,55;导油孔,56;进油孔,57;防漏装装置,70;固定部,71;凹槽,711;盖板,713;检测部,73;弹性装置,731;输出部,75;输出固定部,751;第一输出部,753;第二输出部,75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说明的是,所述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所述实施例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内所描述的表达位置与方向的词,是以操作者的使用方向为参考方向。
请参见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汽车手刹组装仪器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中所描述的中,所述汽车手刹组装仪器100包括:用于检测第一零部件11和第二零部件12之间的契合度并置于工作台10上的契合度测试装置30;用于对第二零部件12的不规则边缘进行注油并置于工作台10上方的注油装置50;及置于工作台10下方,用于检测在所述第一零部件11与第三零部件13(图5中示出)组装的过程中,是否漏装第三零部件13的防漏装装置70(图4中示出)。
参见图2所示,图2为图1中所示的契合度测试装置3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契合度测试装置30包括穿透工作台10设置的按压部31,活动设置于工作台10中的支撑部33,及置于工作台10下方并与所述按压部31配合的顶起部35。
优选的,所述按压部31包括可在水平面上以任意角度旋转和在竖直平面内上下移动的枢转轴311,与所述枢转轴311固定连接的支撑杆313,设置与所述支撑杆313前端的按压块315,及设置于工作台10下方用以驱动所述枢转轴311上下移动的电机317;
特别的,在契合度测试装置30工作过程中,所述按压部31在所述枢转轴311的带动下转到所述第一零部件11的正上方,之后在所述电机317的作用下,使所述枢转轴311向下移动,当所述第一零部件11被固定在工作台10上后,电机317停止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工业园区高登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工业园区高登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555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