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静力缩比模型对输电塔进行试验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154265.2 | 申请日: | 2013-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30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 发明(设计)人: | 戴岳;张大长;张春娟;翁岳明;周仰东;张元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苏州供电公司;南京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M99/00 | 分类号: | G01M99/00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 |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静力 模型 输电 进行 试验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输电塔进行试验的方法,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利用输电塔的静力缩比模型进行试验的方法。
背景技术
输电塔是一种工程数量巨大而且很重要的高耸结构。作为重要生命线工程的电力设施,输电线路工程中经常会用到各种类型及不同用途的输电塔。
随着输电线路输电容量及电压等级的不断提高,同时由于我国土地资源紧缺以及环保要求的提高,同塔双回及多回线路在经济发达地区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出现了很多大荷载杆塔,组合角钢铁塔等等。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对线路走廊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场地越来越小、线路走廊越来越狭小,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窄基钢管塔。
为了验证这些型式输电塔的设计合理性,把握其受力机理和变形特性,需开展真型塔试验。目前,国内虽有真型塔试验基地,但是真型塔试验成本太高,且周期较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试验成本低、周期较短且试验过程易于控制及观察的利用静力缩比模型对输电塔进行试验的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利用静力缩比模型对输电塔进行试验的方法,用于验证输电塔设计的合理性并把握所述的输电塔的受力机理和变形特性,该方法包括
(1)加工、组装并固定待试验的所述的输电塔的静力缩比模型并确定所述的静力缩比模型上待施力的节点;
(2)在所述的节点上连接能够对所述的静力缩比模型施加水平或竖直方向拉力的拉索,所述的拉索的另一端与施力装置相连接;在所述的静力缩比模型上的典型部位布置应变测点和位移测点;
(3)启动所述的施力装置,并通过所述的拉索对所述的静力缩比模型逐步加载节点力,同时观察所述的应变测点和所述的位移测点的发展情况。
所述的步骤(1)中,所述的静力缩比模型的底部通过底板和锚栓固定于地面上。
所述的步骤(2)中,对所述的静力缩比模型施加水平方向拉力的拉索包括能够施加左右方向拉力的拉索和能够施加前后方向拉力的拉索。
所述的步骤(2)中,对所述的静力缩比模型施加竖直方向拉力的拉索沿竖直方向延伸且其上端与所述的静力缩比模型相连接、下端与所述的施力装置相连接。
所述的步骤(2)中,对所述的静力缩比模型施加水平方向拉力的拉索上与所述的静力缩比模型相连接的一端沿水平方向延伸、与所述的施力装置相连接的一端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的沿水平方向延伸部分经过定滑轮过渡为所述的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部分。
所述的步骤(2)中,所述的拉索与所述的静力缩比模型通过挂板相连接,所述的挂板固定设置于所述的节点上,所述的挂板上开设有挂孔,所述的拉索连接于所述的挂孔中。
所述的步骤(2)中,所述的拉索通过锚具与所述的施力装置相连接。
所述的步骤(2)中,所述的施力装置上设置有载荷传感器。
所述的步骤(2)中,所述的施力装置为穿心千斤顶。
所述的步骤(2)中,所述的穿心千斤顶连接有控制其加力的油泵。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该试验方法试验成本较低,持续时间短,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小,且比较容易控制;2、 该试验方法可实现模型塔各节点的同步加载,同时便于观察各测点的应变、位移发展情况。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利用静力缩比模型对输电塔进行试验的方法中竖直的拉索的布置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利用静力缩比模型对输电塔进行试验的方法中水平的拉索的布置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静力缩比模型;2、拉索;3、定滑轮;4、穿心千斤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一种利用静力缩比模型对输电塔进行试验的方法,用于验证输电塔设计的合理性并把握输电塔的受力机理和变形特性。
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加工、组装并固定待试验的输电塔的静力缩比模型1并确定静力缩比模型1上待施力的节点。
待试验的输电塔的静力缩比模型1需在工厂加工并进行试组装,其高度在8m-15m之间以满足室内试验的要求,钢材可以采用Q345、Q390、Q420、Q460等钢种,连接螺栓材质可采用6.8级、8.8级和10.9级。静力缩比模型1中使用的管件的连接法兰采用刚性法兰。
静力缩比模型1加工后的试验过程在室内进行,静力缩比模型1的底部通过底板和锚栓垂直固定于地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苏州供电公司;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国家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苏州供电公司;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542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