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车门玻璃导槽密封条胶料及其用途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153655.8 | 申请日: | 2013-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41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 发明(设计)人: | 郝伟刚;王中国;李漫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9J123/16 | 分类号: | C09J123/16;C09J11/04;C09J11/06;C08L23/16;C08K13/02;C08K3/04;C08K3/22;C08K3/26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科诚专利事务所 13113 | 代理人: | 张红卫;左燕生 |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车门 玻璃 密封条 胶料 及其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橡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车门玻璃导槽密封条胶料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汽车车门玻璃导槽是汽车车窗玻璃及其升降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件,其安装在车门玻璃升降的滑动道轨上,对玻璃起支撑、导向、减震及缓冲作用,因车门钣金不同部位结构的差异性,导致汽车车门玻璃导槽不同断面素材结构多变,需要使用接合密封条胶料将不同断面素材粘结起来,而其表面的耐磨性直接影响车窗玻璃升降的平稳性,为了提高耐磨性,会对接合后的角部表面进行喷涂涂层处理。
现有技术中,汽车车门玻璃导槽的生产工艺包括:挤出→硫化→喷涂→固化→冷却→粗裁→停放→二次烘烤→停放→精裁→接合→角部喷涂→角喷固化→停放→检验→包装。产品在进行角部喷涂后必须按照相应的工艺条件进行角喷固化,以保证涂层快速干燥、固化。但是,在固化的过程中橡胶素材同时受热,会产生收缩效应,最后导致密封条的成品尺寸缩短,造成两个接角之间的密封条素材由于尺寸过短无法满足整车装配,从而产生大量报废。为了克服橡胶素材经过角喷固化后出现的收缩问题,现有技术中采用在挤出素材经过停放后,对其进行二次烘烤,以使密封条素材尺寸固化下来。然后再进行精裁、接合、角部喷涂及固化等后期工序。但是,上述方法中需要多次对密封条素材进行硫化,即二次烘烤过程中会造成密封条的硫化,此过程极易造成密封条的过度硫化,导致密封条的性能急剧下降。同时,增加二次烘烤的能耗以及密封条素材周转、停放的空间。
橡胶作为一种粘弹性材料,本身兼具粘性和弹性两种性能。在挤出加工过程中,当密封条胶料在挤出机的机头内流动、在螺杆推力的作用下流向口金,机头口金内表面与密封条胶料的摩擦作用给密封条胶料流动以很大的阻力,使密封条胶料从口金挤出时产生了变形,这个变形既有塑性变形又有弹性变形,也就是说离开口金的橡胶存在着由于弹性变形引起的内应力,必然存在着应力松弛现象。同时,为了使橡胶得到硫化,需要使用牵引机将橡胶牵引入硫化槽内,牵引机的线速度比挤出机挤出速度快,这样的纵向拉伸变形也会造成弹性变形,也必定存在着应力松弛现象。而应力松弛需要一个过程,如果没有外界的影响,此过程可以延续几天甚至更长时间。那么如果不控制这个应力松弛现象,当橡胶定长裁断后,这个应力松弛过程仍然没有结束,仍会继续进行,造成定长裁断后的橡胶在后续加工过程中长度的缩短,影响密封条的成品尺寸,造成两个接角之间的密封条素材由于尺寸过短无法满足整车装配,从而产生大量报废。
现有汽车车门玻璃导槽之所以经过角喷固化后出现收缩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直线部位密实胶配方,虽然满足常规物理性能要求,但收缩率平均为2.54%,在实际生产中,需要对橡胶素材采用二次烘烤的方法加速收缩过程,避免经角喷固化后的密封条素材尺寸变化,造成产品报废。其中,密封条胶料收缩率是指橡胶制品硫化后从模腔内取出冷却到常温的尺寸与制品对应的模腔尺寸之差同橡胶制品公称尺寸之百分比。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车门玻璃导槽密封条胶料及其用途,采用高门尼粘度、低乙烯含量生胶为主体,添加大量的高结构填料以及高闪点石蜡油,并配以硫磺硫化的半有效硫化体系,将密封条素材的受热收缩率控制在1%以内;该胶料的常规物理性能满足汽车车门玻璃导槽对材料的性能要求,进而能够取消胶条在后续加工中所需的二次烘烤工序,因此能节省能源,杜绝现有胶料因尺寸不良产生的报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车门玻璃导槽密封条胶料,按重量份数计其包括如下成分:
三元乙丙橡胶K8550 60~90份、 三元乙丙橡胶K4869 20~80份、
活性氧化锌 8~15份、 硬脂酸 2份、
分散剂L-24 2~5份、 聚乙二醇 2~5份、
FEF级炭黑N550 60~160份、 SRF级炭黑N774 60~160份、
轻质碳酸钙 20~80份、 活性补强剂Great-E1 20~8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536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各种癌症的中成药丸
- 下一篇:无凸轮型分离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