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铁粉与多聚磷酸分子氧活化的土壤修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53537.7 | 申请日: | 2013-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02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张礼知;廖玉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B09C1/08 | 分类号: | B09C1/08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张安国;伍见 |
地址: | 430079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铁粉 磷酸 分子 活化 土壤 修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控制和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土壤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以及农用化学品无节制的使用,大量有机污染物被排放到到土壤中,这些污染物往往具有高毒性,难降解,持久性等特点,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目前有机物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主要有生物法、物理法和化学法三种。生物降解处理周期长,效率较低。物理法只能将污染土壤转移,不能彻底降解污染物。化学法具有快速、高效的优势,在场地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各类化学修复技术中,芬顿(Fenton)与类Fenton体系的研究最为成熟。传统的Fenton反应是通过Fe2+在酸性条件下催化分解H2O2产生羟基自由基,从而氧化降解污染物,在修复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酸,对土壤有酸化作用;同时需加入大量H2O2,而H2O2成本较高,储存和运输也不方便。虽然最近有专利和文献报道乙二胺四乙酸(EDTA)等有机配体、零价铁和空气组成的类Fenton反应体系原位产生H2O2,与产生的Fe2+发生Fenton反应降解污染物,但是该方法使用的EDTA为有机配体,容易产生二次污染,并且EDTA活性与多聚磷酸相比有显著差距,此外EDTA还容易发生自降解,污染物治理效果难以持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旨在利用环境友好的多聚磷酸与铁粉反应活化分子氧降解污染物,一种基于铁粉与多聚磷酸分子氧活化的土壤修复方法,克服上述现有方法的缺点。发明的方法具有高效、成本低廉、无选择性、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有机物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利用多聚磷酸、零价铁和空气组成的氧化反应体系,通过多聚磷酸和铁粉被氧化产生的Fe2+配位,活化氧气,原位产生H2O2,与Fe2+形成Fenton反应,对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
本发明的有机物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步骤为:
第1步:将零价铁、多聚磷酸溶液加入污染土壤中,加入水,搅拌以形成泥浆;零价铁质量(g)和土壤质量(g)的比例为1:100~1:200,多聚磷酸浓度不做限制,多聚磷酸浓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
所述的零价铁是铁粉、铁粒或铁块的含铁物质,尺寸大小不作限制;所述的多聚磷酸使用工业上的四聚磷酸、三聚磷酸,四聚磷酸钠或三聚磷酸钠;
第2步:向第1步所得泥浆中鼓入空气或者不通空气,使泥浆充分混合,并与空气接触,收集泥浆,空气流量不做限制,不通空气也可以取得较好降解效果;
第3步:将收集的泥浆离心分离,分别测定土壤和上清液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评价修复效果,否则继续反应直至有机污染物浓度降至满意水平为止。
本发明的修复方法第1步中多聚磷酸浓度的参考值为25 mmol/L。
本发明的修复方法中,零价铁尺寸、形状不作要求,不限制。
本发明的修复方法中,所述有机物为高毒性,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包括但不限于阿特拉津、草胺污、乙草胺、2,4-二氯苯酚、五氯苯酚或三氯生等。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利用空气中现成的氧气作为氧化剂,采用零价铁(铁粉、铁粒或铁块的含铁物质)和多聚磷酸活化分子氧,产生无选择性,氧化能力很强的活性物种,无需外加H2O2,对污染物降解无选择性,降解效果优于常见的有机配体。
2、污染物治理所需时间和花费成本便于平衡,如果加大配体或鼓入空气量,反应较快;加入适量配体或不鼓入氧气,空气中存在的氧气含量足够反应发生,反应速率适中。适合不同层次场地修复需要。
3、反应条件温和,常温常压即可快速反应。与传统Fenton和类Fenton体系相比,多聚磷酸比较稳定,不易分解;对环境友好,对人体无毒,因此相比其他有机配体催化降解效果更持久,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对土壤无酸化或碱化作用。
4、无需架设复杂装置,修复工作操作简单,只需将几种催化剂混合即可发生反应。铁粉和多聚磷酸价格低廉,无危险性,无需聘请专业人员操作。
附图说明
图1 为该方法治理土壤中阿特拉津效果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师范大学,未经华中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535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