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沉降片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53083.3 | 申请日: | 2013-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82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柴田隆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福原精机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D04B15/06 | 分类号: | D04B15/0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雒运朴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沉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圆型针织机中用于针织物编织的双沉降片。
背景技术
在圆型针织机中的针织物编织中,在例如日本特公昭61-27503号及日本特开平6-264341号中公开有将可分别控制的两种沉降片插入一个沉降片槽而对针织物进行编织的方法。
另外,在使用上述在先技术中的沉降片并使圆型针织机运转的情况下,减轻两种沉降片中配置在旋转方向上的沉降片因夹在另一方的沉降片与沉降片槽的壁之间而产生的负载的沉降片在日本特开2002-339204号中被公开。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昭61-27503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6-264341号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339204号
因圆型针织机的运转而导致后针脚沉降片的针脚部承受因圆型针织机的旋转而产生的与旋转方向反向的载荷,由此后针脚沉降片按压相邻的前针脚沉降片,前针脚沉降片被夹在后针脚沉降片与沉降片槽的壁之间。专利文献3中的在先技术中所示的双沉降片借助隔离件而在后针脚沉降片与沉降片槽之间确保恒定的空间,从而防止前针脚沉降片被夹在中间并减轻向针脚部施加的载荷。
然而,因由针织机旋转产生的向前针脚沉降片施加的载荷而产生的挠曲导致后针脚沉降片夹在前针脚沉降片与沉降片槽的壁之间且产生前针脚部后针脚部摩擦,并向针脚部作用载荷。因此,机械旋转所需要的电力增大,而且根据编织条件而可能产生针脚部的损伤及发热。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该问题而实施,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沉降片,其通过抑制为与单沉降片同等程度的载荷,而能够抑制机械旋转所需要的电力的消耗,并防止针脚部的损伤及发热。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双沉降片在针织机运转过程中插入相同的沉降片槽内,且被分别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沉降片包括针脚位置在前后错开的前针脚沉降片和后针脚沉降片,所述前针脚沉降片具有:针脚部,其受沉降片三角的控制;水平部,其在沉降片槽内滑动;沉降片前部,其上表面位于比水平部高的位置;突出部,其设置在所述水平部的下部且所述针脚部附近,并且,该突出部的厚度与所述后针脚沉降片相同或比所述后针脚沉降片略厚,所述后针脚沉降片具有:针脚部,其受沉降片三角的控制;水平部,其在沉降片槽内滑动;沉降片前部,其上表面位于比所述水平部高的位置;第二减厚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水平部的下部且使所述突出部能够进行往复运动;隔离件,其设置在比所述第二针脚部靠后方的位置且不与所述前针脚沉降片接触的位置,并且,该隔离件的厚度与前针脚沉降片相同或比前针脚沉降片略厚。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双沉降片,如后述实验结果所示,通过抑制为与单沉降片同等程度的负载,能够抑制机械旋转所需的电力消耗,并防止针脚部的损伤及发热。
附图说明
图1是圆型针织机的编织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2(a)是实施例1中的前针脚沉降片的侧视图,(b)是俯视图。
图3(a)是实施例1中的后针脚沉降片的侧视图,(b)是俯视图。
图4(a)是实施例2中的前针脚沉降片的侧视图,(b)是俯视图。
图5(a)是实施例2中的后针脚沉降片的侧视图,(b)是俯视图。
图6(a)是实施例1中的本发明的双沉降片的俯视图,(b)是(a)中的A-A剖视图。
图7是专利文献3的在先技术的双沉降片的侧视图。
图8(a)是专利文献3的在先技术的双沉降片的俯视图,(b)是(a)中的B-B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3、5 前针脚沉降片
11、31、51 第一针脚部
12、32、52 第一水平部
13、33 第一减厚部
14、34、54 第一沉降片前部
15 突出部
35 第一凸部(突出部)
16、36 贯通孔
2、4、6 后针脚沉降片
21、41、61 第二针脚部
22、42、62 第二水平部
23、43 第二减厚部
24、44、64 第二沉降片前部
25、65 隔离件
45 第二凸部(隔离件)
26、46 贯通孔
7 载荷
81、82 沉降片槽的壁
91 针筒
92 针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福原精机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福原精机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530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