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却和加热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53030.1 | 申请日: | 2013-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998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吴万周;金才熊;朴宰佑;成泰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甲乙汽车技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47J36/26 | 分类号: | A47J36/26;B62J11/00;F25D31/00;A47G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40 | 代理人: | 余刚,李静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 加热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并且要求于2012年11月12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2-0127638的优先权的权益,将该申请的内容整体通过引证结合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构思涉及一种冷却和加热杯架(cup holder),这种杯架设置在车辆等等内,以便将杯子保持在杯架内并且冷却和加热杯子。
背景技术
杯架设置在车辆等等内。虽然这种杯架通常具有简单的保持功能,但是在某些类型的车辆内引入具有冷却和加热功能的支架。
相关技术的杯架通常用于通过简单地使用热传导来冷却和加热其中的内容物。然而,问题在于,通过简单地使用热传导不能充分地执行冷却和加热功能。
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的冷却和加热杯架。虽然相关技术的冷却和加热杯架使用了珀尔帖装置(Peltier device)20,但是仅仅通过传导将热传递给杯架本体10并且从杯架本体传递热,以便实现加热和冷却保持在其内的杯子的功能。
然而,这种技术具有的问题在于,当杯子以小的区域与杯架相邻时,由于热传导产生的冷却和加热功能未适当地起作用。具体而言,杯子的尺寸并非总是与杯架的尺寸相同。某些杯子具有凹形底面。在由低热导率的材料制成的纸杯中,很少出现由于传导产生的热传递,因此,杯子的温度往往与环境温度相同。
因此,需要一种杯架,其能通过解决上述问题而适当地实现实际的冷却和加热功能。
此外,题为“DEVICE FOR HEATING AND COOLING A BEVERAGE(用于加热和冷却饮料的装置)”的美国专利No.5720171A1也公开了一种杯架。然而,由于这种方法也仅仅通过传导来实现冷却和加热杯架,所以具有以下相同的问题:实际的冷却和加热效率低。
本背景技术部分中所公开的信息仅仅用于加强理解本发明构思的背景,并且不应被视为承认或通过任何形式暗示这种信息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已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因此,已促使本发明构思牢记相关技术内出现的以上问题,并且本发明构思旨在提出一种冷却和加热杯架,其可通过使用胜过热传导的空气调节机构来实现实际的冷却和加热功能。
本发明构思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冷却和加热杯架,该冷却和加热杯架包括:内支架,用于将杯子保持在其内,所述内支架由金属制成并且在其侧部上具有突起,所述突起的一部分敞开,以限定流动孔;外支架,以距离所述内支架预定间隔的方式包围所述内支架的侧表面,使得在所述外支架和所述内支架之间形成循环空间。热电装置设置在所述循环空间内,所述热电装置包括空气调节部和散热部,所述空气调节部与所述内支架的突起紧邻,并且所述散热部穿过所述外支架延伸并且向外露出。吹风机与所述流动孔相邻地设置在所述循环空间内部。所述吹风机使得所述内支架内的空气和所述循环空间内的空气能够循环和传热。
所述流动孔可由突起的敞开的部分限定。
所述吹风机可与突起的敞开的流动孔相邻地设置。所述吹风机通过所述流动孔从所述循环空间吸入空气并且将空气吹入所述内支架内。
所述外支架可具有设置在其上端上的导向件。所述导向件以距离内支架的上端预定间隔的方式包围内支架的上端。所述循环空间与所述内支架的内部空间连通,使得在其间发生对流。
所述吹风机可与所述流动孔相邻地设置。所述吹风机通过所述流动孔从所述循环空间吸入空气并且将空气吹入所述内支架内,使得由所述导向件引导所述内支架内的空气,以使空气进入循环空间内并且被吸入吹风机内。
空气调节部可与所述突起的外表面紧邻,并且空气调节翅片可设置在所述突起的内表面上。
冷却和加热杯架可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内支架内的挡板(barrier panel)。所述挡板覆盖所述突起的空气调节翅片,并且与内支架的和所述流动孔相对的部分间隔开,从而引导流过所述流动孔的空气围绕所述内支架的内部循环。
散热翅片可设置在热电装置的露出的散热部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甲乙汽车技术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甲乙汽车技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530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